一、强化党建引领
(一)深入学习思想理论
(二)坚持党建业务融合
(三)加强意识形态工作
(四)完善党建工作机制
二、聚焦主责主业
(一)深化财政审计
(二)加强经济责任审计
(三)强化民生审计
(四)推进投资审计
三、创新审计方式
(一)推进大数据审计
(二)开展研究型审计
(三)加强审计项目管理
(四)强化审计整改落实
四、加强队伍建设
(一)加强教育培训
(二)完善考核机制
(三)加强人才培养
(四)强化廉政建设
五、加强法治建设
(一)加强法律法规学习
(二)完善审计制度建设
(三)强化审计质量控制
(四)加强审计执法监督
六、加强沟通协作
(一)加强与上级审计机关的沟通联系
(二)加强与区委、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三)加强与被审计单位的沟通交流
(四)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互动
2025年区审计工作要点
2025年,XX区审计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按照区委、区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的统一安排,不断创新审计理念,切实提高审计质效水平,为推动XX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审计监督职责作用。
一、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政治根基
(一)深入学习思想理论,提升政治素养
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其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活动的核心内容,通过集中学习、专题研讨、个人自学等多种方式,引导审计干部深刻领悟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定期组织理论学习测试,检验学习成果,确保学习入脑入心,推动审计干部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审计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审计实践中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二)坚持党建业务融合,发挥堡垒作用
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建工作贯穿审计项目全过程。在审计组进驻前,成立临时党支部,明确支部职责和任务,确保党建工作与审计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审计过程中,以党建工作为引领,加强对审计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廉政教育,激发审计干部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定期开展“党建+审计”主题活动,组织党员干部交流审计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探讨如何通过党建工作解决审计工作中的难点问题,促进党建工作与审计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三)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把握正确导向
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局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审计干部的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审计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的侵蚀。加强对审计信息发布、宣传报道等工作的管理,严格审核把关,确保发布的信息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四)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夯实工作基础
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完善党建工作考核评价机制,将党建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体系,明确考核内容和标准,加强对党建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推动党建工作责任落实。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定期组织党务干部参加培训,提高党务干部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加强党建工作经费保障,确保党建工作顺利开展。积极开展党建工作创新,探索适合审计工作特点的党建工作方式方法,打造具有XX审计特色的党建品牌。
二、聚焦主责主业,强化审计监督
(一)深化财政审计,提升资金绩效
持续深化对区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监督,重点关注财政政策的执行效果、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预算执行的严肃性和规范性、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等方面。加强对政府债务的审计监督,关注债务规模、结构、风险状况以及债务资金的使用情况,揭示债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防范债务风险。加强对转移支付资金的审计监督,关注资金分配的合理性、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确保转移支付资金发挥应有的作用。加大对财政存量资金的审计力度,促进财政资金盘活利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规范权力运行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经济责任审计的部署要求,按照“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原则,科学制定经济责任审计计划,合理安排审计项目。重点关注领导干部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情况,重大经济事项决策、执行和效果情况,财政财务管理和经济风险防范情况,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遵守廉洁从政规定情况等方面。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将审计结果作为领导干部考核、任免、奖惩的重要依据,促进领导干部依法履职、廉洁从政。
(三)强化民生审计,增进群众福祉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区委、区政府关注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加大对民生领域的审计监督力度。重点关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保障、乡村振兴等领域的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情况,揭示民生领域存在的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加强对民生审计项目的跟踪审计,确保审计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整改,审计建议得到有效落实,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
(四)推进投资审计,提高投资效益
加强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计监督,重点关注项目立项、招投标、合同签订、工程建设、资金使用、竣工验收等环节,揭示项目建设中存在的违规违纪问题和损失浪费问题,促进政府投资项目规范管理,提高投资效益。积极探索投资审计转型发展,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绩效审计,关注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为政府投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加强对投资审计人员的业务培训,提高投资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应投资审计转型发展的需要。
三、创新审计方式,提高审计效能
(一)推进大数据审计,提升审计效率
加大对大数据审计的投入和应用力度,建立健全大数据审计工作机制,加强对审计数据的采集、整理、分析和利用。积极探索大数据审计技术方法,运用数据分析模型和工具,对审计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提高审计发现问题的精准度和效率。加强对大数据审计人才的培养,通过内部培训、外部进修、实践锻炼等方式,提高审计人员的大数据审计能力和水平。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数据共享和协作,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
(二)开展研究型审计,提升审计质量
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将研究工作贯穿审计项目全过程。在审计项目实施前,加强对审计项目涉及的政策法规、行业背景、业务流程等方面的研究,明确审计目标和重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审计实施方案。在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对审计发现问题的研究,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提出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在审计项目结束后,加强对审计成果的研究和总结,提炼审计经验和方法,为今后的审计工作提供参考借鉴。通过开展研究型审计,提升审计工作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实效性,提高审计质量。
(三)加强审计项目管理,优化审计流程
建立健全审计项目管理制度,加强对审计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优化审计项目计划编制流程,科学合理确定审计项目,避免重复审计和审计资源浪费。加强对审计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审计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确保审计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严格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加强对审计证据的收集、整理和审核,确保审计证据充分、适当。加强对审计报告的审核把关,提高审计报告的质量和水平。
(四)强化审计整改落实,提升审计成果
建立健全审计整改工作机制,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