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党员去向难掌握
(二)教育管理难到位
(三)组织活动难开展
(四)先锋作用难发挥
二、原因分析
(一)党组织认识偏差
(二)党员自身特点制约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
(四)在党意识下降
三、对策建议
(一)着眼管活
(二)着眼管实
(三)着眼管好
X市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市不断创新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方式,流动党员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进一步深化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充分发挥流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仍然是新形势下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各类人才加速流动,党员流动也十分频繁。我市流动党员呈现出数量日益增多、区域逐步扩大、时间逐步延长的特点。目前,全市共有基层党组织526个、党员11367名,其中流动党员1457名,跨省流动878名,省内跨市流动357名,市内跨市流动222名;流出党员中,正式党员1447名、预备党员10名,男性党员1101名、女性党员356名,45岁以下868名,占流动党员总数的59.6%;60岁以上104名,占流动党员总数的7%。由于党员流动性的加剧,大量的“组织人”逐步转化为“社会人”,在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上,传统的方式和手段已难以适应新形势的教育管理需要,流动党员管理呈现“四难”特点。
(一)党员去向难掌握。大部分党员外出前不向所在党支部履行请假手续,不办理《流动党员活动证》,党支部没有登记造册。外出党员务工经商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有的无固定工作单位,党组织很难随时掌握外出党员的去向。很多党员长期在外务工,流出地党组织只有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进行联系,无法深入了解在外的详细情况。
(二)教育管理难到位。少数党组织对加强流动党员管理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流动党员规模小、数量少、情况复杂,思想上存在畏难情绪,导致对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责任落实不到位。一些地点不固定的流动党员由于长期不与党组织保持联系,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流动党员”,一些流动党员流出地党组织管不到,流入地党组织管不好,成为“两不管”党员。
(三)组织活动难开展。由于外出党员远离属地党组织,流动时间较长,即使节假日回家,也是来去匆匆,很少参加或不参加党组织的活动。多数外出务工党员为工作和生活而忙于奔波,没有时间和精力与从业地党组织联系,及时参加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同时,由于从业地党组织对流入的党员没有摸清底子、建立台账、及时联系,导致流动党员无法参加组织生活。
(四)先锋作用难发挥。一方面流动党员缺乏发挥自身作用的主动性。一些政治素质不高、立场不坚定的流动党员,经受不住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重经济收入轻思想改造,再加上流出地党组织和从业地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不能及时跟进,致使其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理想信念淡化,党员主体作用缺失。另一方面流出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管理不善,吸引力缺乏,没有主动为流动党员返乡创业、发挥作用营造环境、构筑平台,致使流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原因分析
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流动党员自身认识不深、党性淡化,党组织管理不力、引导党员发挥作用措施不多造成的。
(一)党组织认识偏差。一些流出地党组织认为流动党员是“嫁出门的女”,没有必要管,自有流出地党组织管。一些流入地党组织觉得务工党员是“借店歇脚”,不是自家的人,一旦接收其组织关系,就要履行日常管理职责,组织党员开展组织活动。由于认识上存在的偏差,导致一些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消极态度,造成一部分流动党员想转组织关系无处接,想参加党的活动无处去,想及时交纳党费无人收,想向组织倾吐心声无人听的“四无”现象。
(二)党员自身特点制约。大多流动党员存在党性观念淡薄,组织纪律性不强问题,部分流动党员在外出时,不愿向党组织报告,认为外出务工,越自由越好赚钱,何必自找“紧箍咒”,让党组织把自己管起来,导致不少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处于真空中,从而形成了部分流动党员不愿意亮明党员身份、参加组织生活。同时,由于流动党员具有与一般党员不同的特点,他们远离流动地党组织,所从事的工作具有多变性,活动范围广,城市乡村,辐射面广,具体工作的选择性大,随意性强,居无定所。这些特点,导致党组织教育、管理、监督等方面困难。
(三)管理机制不健全。流出地党组织与流入地党组织对流动党员的“双向”教育管理沟通协调机制不健全、职责不明确、不具体,教育管理存在漏洞,导致出现“流出地管不到,流入地管不了”的现象。其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党员流动性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党员正在向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跨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单位流动。但是,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方式仍然不够多样和灵活,没有及时利用QQ、微信、网络等现代新媒体技术加强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
(四)在党意识下降。一方面由于流动党员数量大,务工地点多、流动性强,党组织联系难度大,党员情况反馈少,教育管理难度大,一些流动党员长时间游离于党组织的视线之外,致使部分外出务工党员在党意识不强,认为在外务工主要是为了挣钱,只要吃饱穿暖就行,过不过组织生活,交不交党费都是次要问题,党员理想信念淡化、主体地位弱化。另一方面由于流动党员长期外出,对家乡感情逐渐淡化,不关心家乡的建设,不及时为家乡传递致富信息,也不愿意回乡创业,通过自身资金、人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