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一)三次产业结构占比趋于合理
(二)产业内部结构升级加快
二、**市人力资源质量明显提高
(一)人力资源质量明显提高
(二)人力资源就业结构更加优化
三、**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人力资源开发存在问题
(一)人力资源总量相对不足
(二)人力资源供给与产业结构匹配度不高
(三)高素质人才区域间分布不平衡
四、对策建议
(一)优化政策环境吸引人才、劳动力来**创业就业
(二)开展多元化教育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素质
(三)优化产业结构为人力资源提供物质基础
关于全市人力资源开发情况的调研报告
**市作为依托资源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正积极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升级中出现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不协调,高层次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短缺等人力资源问题。结合第六次、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及相关资料,对产业结构和人力资源结构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
一、**市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第三产业发展迅速
(一)三次产业结构占比趋于合理。**市近年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通过数字赋能打造农业竞争优势,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持续打造农产品知名品牌。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高新技术产值占比不断提高。规模以上服务业发展迅速,现代服务业占规模以上服务业比重不断提高。全市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3.7:61.6:34.7调整为2020年的4.3:48.1:47.6。
(二)产业内部结构升级加快。**市第二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从2010年36.8%提升到2020年42.5%。第三产业中生产性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等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不断提高,从2010年11.8%提升到2020年16.7%。
二、**市人力资源质量明显提高,就业结构不断优化
(一)人力资源质量明显提高。**市近年来重视人才培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劳动力文化素质明显提高。2020年**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市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比第六次人口普查明显提高。全市16-59岁人口,具有大学(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83.99万人,占29.4%;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74.45万人,占26.0%;具有初中程度的106.65万人,占37.3%;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19.82万人,占6.9%。与第六次人口普相比,具有大学和高中程度人口占比分别提高了13.8和1.3个百分点,具有初中和小学程度的分别下降了7.9和6.9个百分点,文盲率下降了0.4个百分点,平均受教育年限11.58年,比第六次人口普提高了1.06年。
(二)人力资源就业结构更加优化。2010—2020年,随着全市产业转型升级,人力资源结构也发生了相应的调整和变化,全市人力资源逐渐从第一产业流向第二、三产业。从三次产业增加值及其吸纳就业人口占比看,2010—2020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从3.7%上升至4.3%,吸纳的就业人数比重由35.0%降至16.1%,下降了18.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从61.6%回落至48.4%,吸纳就业人数比重从33.3%上升至33.8%,占比提高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从34.7%上升至47.3%,吸纳就业人数比重从31.7%上升至50.1%,占比提高18.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已经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增长,吸纳和转移第一、第二产业剩余劳动力就业的主要力量。
三、**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中人力资源开发存在问题
(一)人力资源总量相对不足。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市常住人口为470.41万人,比2010年增加17.35万人,其中,15-59岁人口291.05万人,比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减少28.01万人,占比61.9%,较2010年下降8.5个百分点。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变动,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劳动力短缺的现象。2010年人口占比最高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