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一)总体规模稳步增长
(二)战略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三)国企改革重组持续深化
二、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强化顶层设计
(二)优化运行机制
(三)坚持深度融合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融入治理的深度和广度仍有不足
(二)治理主体的协同和制衡仍有短板
(三)基层党建工作和干部队伍建设存在薄弱环节
四、工作意见与建议
(一)在“融”字上下功夫
(二)在“通”字上做文章
(三)在“强”字上求实效
关于全省国有企业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两个一以贯之”的重要指示精神,我们围绕*省国有企业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本次调研通过座谈访谈、查阅资料等方式,对省内部分重点国有企业进行了深入了解,旨在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对策,以期推动我省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资国企工作,将其置于*自贸区建设的全局中统筹推进,全省国有企业紧抓改革机遇,发展步入快车道,战略支撑作用日益凸显。
(一)总体规模稳步增长,发展质量持续提升。近年来,*省国有企业资产规模和效益实现跨越式增长。数据显示,2022年省国资委重点监管企业资产总额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相较于2020年前,资产超百亿的企业数量大幅增加,彻底改变了过去“小、散、弱”的局面。截至2024年底,全省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已突破1万亿元。进入2025年,增长势头不减,据初步统计,截至2025年8月底,全省国企资产总额已达1.15万亿元,实现营业收入近950亿元,利润总额约20亿元,主要经营指标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二)战略支撑作用日益凸显,服务大局能力显著增强。*省国有企业坚决扛起在*自贸区建设中担当主力军的重任,聚焦产业引领、基建支撑和民生保障三大关键领域,展现了国企担当。一是在重大项目建设上勇挑重担,*控股旗下机场集团统筹推进三大机场改扩建工程,*交控承建的环岛旅游公路成为自贸区建设的标志性项目。二是在主导产业培育上发挥引领作用,*旅投深耕旅游消费领域,其免税业务板块已成为公司营收的重要支柱,有力推动了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三是在基础设施和民生保障上主动作为,*建设集团聚焦城市更新和安居房建设,*安居集团则全力推进保障性住房项目,有效发挥了市场的“稳定器”和民生的“保障网”作用。
(三)国企改革重组持续深化,现代企业制度日趋完善。按照省国资委的统一部署,以市场化为导向的专业化、平台化整合重组步伐加快,“2家投资运营主体+7家龙头产业集团+9家专业化特色企业”的国资新格局已具雏形。各市县也积极跟进,如*市将市属国企整合重组为“2家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4家行业集团”,有效解决了资源分散、同质化竞争等问题。通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绝大多数企业已基本建立起权责清晰、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现代企业制度,董事会应建尽建,法人治理结构得到根本性优化。
二、主要做法与经验
*省国有企业在改革发展中取得的显著成效,根源在于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各企业深入落实“两个一以贯之”要求,探索出了一系列将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的有效做法。
(一)强化顶层设计,确保党的领导全面制度化。一是普遍完成“党建入章”工作。调研企业均已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明确了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中的法定地位,为党组织发挥作用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章程中详细规定了党组织的职责权限、机构设置、运行机制、经费保障等内容,使党的领导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二是清晰界定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各企业普遍按照“党委(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经理层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的原则,制定或修订了党委会、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厘清了各自的权责边界。通过建立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监督机制,避免了党委包揽一切或虚化弱化的问题。三是完善“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各企业结合实际,制定了“三重一大”决策事项清单,明确了重大决策、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和大额资金运作的具体范围和标准。同时,规范决策程序,要求“三重一大”事项必须经党委会前置研究讨论,再由董事会或经理层按法定程序作出决策,确保党的领导贯穿于企业决策全过程。四是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考核机制。将党建工作纳入企业整体考核体系,与经营业绩考核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制定科学合理的党建工作考核指标,明确考核内容和评分标准,对党建工作成效显著的企业和党组织给予表彰奖励,对党建工作不力的进行问责,推动党建工作责任落到实处。
(二)优化运行机制,推动党的领导深度具体化。一是健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领导体制。全面推行党委(党组)书记、董事长“一肩挑”,多数符合条件的党委班子成员通过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同时,董事会、经理层中的党员成员也依照程序进入党委班子。这种机制从组织上保证了党的主张和重大决策部署能够顺畅转化为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规划。*电力公司等企业通过“一肩挑”和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显著提升了决策效率和班子整体合力。二是严格执行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程序。各企业普遍制定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实施办法,并建立起党组织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对于涉及企业发展战略、重大投融资、重要人事任免、大额资金运作等核心事项,坚持先由党委会进行研究讨论,提出意见建议,再由董事会或经理层按程序决策。这一“前置程序”确保了企业重大决策的政治方向和科学性,防止了个人专断或决策失误。三是完善“三会一层”权责清单。进一步厘清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边界,明确各治理主体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通过制定详细的权责清单,使各治理主体行有依据、做有规范、考有标准,避免了职责交叉和推诿扯皮现象,提高了企业治理的规范化水平。许多国有企业依据权责清单,规范了内部决策流程,提升了运营效率。四是建立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党委会与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日常沟通与信息共享,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企业经营管理情况,共同研究解决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通过建立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促进了各治理主体之间的协同配合,形成了工作合力,推动了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一些企业通过联席会议,及时协调解决了项目推进中的难题,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三)坚持深度融合,促进党的领导高效实效化。一是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同频共振。各企业积极探索党建与业务融合的有效路径,把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点、痛点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渔业集团创建“蓝色堡垒”党建品牌,组织“党员突击队”在远洋捕捞、市场开拓等急难险重任务中攻坚克难,有效激发了员工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了企业的发展优势。二是发挥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核心优势。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与董事会依法行使用人权相结合,确保党组织在企业领导人员的选拔任用、教育培养和监督管理中发挥主导作用。*控股充分利用*自贸区的人才政策优势,不仅引进了我省国企首位外籍法定代表人,还与央企合资成立人才集团,服务全省招才引智大局,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三是创新党建活动形式增强实效性。各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党建活动,将党建工作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如能源企业开展“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开展技术比武等方式,引导党员在安全生产、节能减排等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商贸企业则通过举办“红色文化进商场”活动,将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营造了浓厚的党建氛围,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形象。这些创新举措有效增强了党建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促进了党的领导与企业发展的深度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