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地要素保障方面
(一)继续实施用地要素保障一揽子政策
(二)项目用地保障存在的问题(普遍现象)
1、受地理地貌制约
2、我区产业扶贫任务重
(三)下一步措施
1、已落地的批次用地项目
2、林地许可手续容缺办理
3、乡级项目
4、新增农村宅基地(主要是线性工程重点项目安置点)
二、永久基本农田中不实耕地整改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原因
1、耕地摞荒
2、市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三)下一步措施
三、生态红线施行“一进两出”调整工作
四、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
(一)精准认定和处置
1.基本情况
2.认定情况
3.处置情况
(二)下一步措施
关于强化自然资源要素保障的自查报告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明确2023年资源规划工作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以服务产业发展、保障项目投资、深化要素改革为目标,紧紧盯牢保障发展这个首要目标,牢牢把握保护资源这个底线任务,统筹保障与保护、发展和安全,强化规划引领、加强要素保障、深化改革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以超常规力度进一步发挥好规划资源工作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为护航全区经济发展“开门红、全年红”,提供坚强保障。
一、用地要素保障方面。
(一)继续实施用地要素保障一揽子政策。在守住耕地和生态底线的前提下,我局将继续通过规划引领、阶段性允许国家重大项目先行用地、临时用地和以承诺方式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加强用地审批前期工作等措施,促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落地实施。同时,抓好用地要素阶段性政策措施及先行用地审批承诺接续政策的落实。
(二)项目用地保障存在的问题(普遍现象)
1、受地理地貌制约。我区地势以丘陵为主,群众出行不便,农民建房需求量大,全区基本农田占比较高,并且划定区域都在连片的地势平坦区域,村民建房难以选址,农民建房受到很大制约。另外无相应的村庄规划,群众建房随意性大,沿路违章建房多,加之我区省级自然保护区、省级森林公园、水源保护地生态功能区等位于生态红线范围内,农宅用地手续无法办理。
2、我区产业扶贫任务重。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我区产业类房屋属生产加工销售类型,带贫产业较多,直接带动当地群众脱贫,处置难度大。主要原因:一是用地选址部分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镇规划,导致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无法配置。比如:乡级经济发展需要仓储项目(工业项目);二是项目占用林地,林地许可手续难办。比如:项目需要农转用的问题,涉及林地手续不能及时审批,导致已组卷完成批次无法报批。
(三)下一步措施
1、已落地的批次用地项目,配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保项目能开工建设;
2、林地许可手续容缺办理,在供地前完成林地手续办理。
3、乡级项目,由区政府承诺用地规模和布局纳入正在编制的规划期至2035年的国土空间规划,配置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按符合规划依法依规报批。
4、新增农村宅基地(主要是线性工程重点项目安置点),按照《关于保障全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的实施意见》:“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所涉新增建设用地年度计划指标实行单列管理,原则上不低于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5%,专项保障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年底实报实销;当年保障不足的,下一年度优先保障;未按要求开展需求调查的,原则上不予安排年度农村村民住宅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要求,简化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国土空间规划、地质灾害评估专家论证意见的审批,确保新增农村宅基地能够应保尽保,开通绿色通道,保证农民正常合理的住房需求。
二、永久基本农田中不实耕地整改。
(一)基本情况
上级部门共下发永久基本农田中不实耕地图斑X个,面积X万亩,经前期核实无法复耕纳入2022年变更调查面积为X亩;可复耕图斑X个。在听取我局汇报整改任务后,区主要领导高度重视,连夜组织召开由乡镇办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会议,会上将整改任务分解至各乡镇办,并要求各乡镇办要按时完成整改任务,完成不了就地免职;要求区自然资源局每天要通报各乡镇办整改进度。同时区政府在财政非常紧缺的情况下拿出300万元,以每亩补助300元标准拔至各乡镇办。组织召开了由区长主持,区纪委书记、区督查局和各乡镇办主要负责人参加的不实耕地整改工作现场调研会,现场调研后又召开了整改工作推进会。
(二)主要原因
上级部门下发不实耕地图斑经实地核查主要原因是耕地摞荒、林地、坑塘等“非粮化”。
1、耕地摞荒
因地理环境所致,耕地摞荒就会杂木丛生。耕地摞荒原因主要:一是务农人口老化。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青壮年进入城市务工,农村人口搬离了村庄,无人种田。二是收入太低,农民无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