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聚焦硬件精建
(二)聚焦赋能提效
(三)聚焦组织培育
(四)聚焦治理深化
一、聚焦功能优化
二、突出强基赋能
三、深化品牌创新
街道社区办2025年工作总结和2026年工作计划
2025年,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街道社区办持续坚持党建引领,聚焦社区治理提质增效核心任务,在优化社区基础硬件供给、建强专业化治理队伍、深化精细化分类治理、激活多元主体协同动能、推进民生服务精准落地等方面精准发力、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为构建更有温度、更具活力的现代社区治理共同体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聚焦硬件精建,夯实“全龄化、品质化”社区服务基础
围绕“功能集成化、空间便民化、服务全龄化”目标,全力推进服务阵地从“有”到“优”的跨越,切实筑牢民生服务基础。一是星级综合服务体建设提质增效。按计划推进重点社区服务载体升级,10月底完成黄鹂社区服务综合体二期升级更新,重点完善二楼功能室布局,新增乒乓球室等体育活动空间,同步优化书法室、排练室等活动室功能,满足全龄段居民文体需求;借助通山未来社区建设契机,11月底完成白鹭社区综合服务体整体硬件建设与功能区布局设置,打造青年友好型服务阵地;指导陈华浦社区完成一楼公共设施更新与功能区完善,优化服务动线;协助凤凰社区、百灵社区对照星级社区服务综合体建设标准,完成设计定稿,为后续建设奠定基础。二是小区居民自治站建设扩面提质。聚焦居民自治阵地保障,指导白鹭社区悦虹华庭、黄鹂社区金澜名庭2个小区自治站完成验收工作,获市区两级建设资金补助4.5万元;补助3万元支持沙湾社区新建东城华园小区居民自治站,新增居民议事协商与文体活动场所,有效填补小区服务空白;已投用的6个自治站均实现“阵地+服务”双激活,如金澜名庭自治站依托“红袖章能量营”推进红色物业建设,华太家园自治站作为“妈妈美食团”常驻阵地,切实打通居民自治“最后一百米”。三是小微民生项目破解“急难愁盼”。坚持“安全优先、需求导向”原则,指导实施天兴嘉园小区廊架与门头改造升级,消除结构安全隐患的同时新增休闲空间;完成东城华园小区30余个车库门前场地平整硬化,彻底解决长期困扰居民的投诉纠纷问题,以“微改造”释放“大民生”效能,居民居住满意度显著提升。
(二)聚焦赋能提效,建强“专业化、梯队化”社区骨干队伍
以“能力提升、梯队培育、专业赋能”为核心,构建分层分类的队伍培育体系,夯实社区治理人才支撑。一是扎实推进社区“三委”换届指导。从候选人排摸、选情研判,到选举流程规范、选举日现场组织,提供全流程精准指导,严格把控换届程序合规合法性,确保8个社区“三委”换届选举工作平稳有序完成,选优配强社区领导班子,为社区治理队伍稳定与效能提升筑牢核心根基。二是持续深化社工队伍培育体系。以“菁训营”为核心载体,打造“TOP领航”头雁提升营、“UP培优”新星创造营、社会组织项目督导、外出参访研学、技能大比拼五大主题营,7个月累计开展培训14场,覆盖参训社工500余人次,重点提升社区负责人领导能力与90后社工实操能力;举办项目大赛、好故事大赛、社会工作案例大赛3场技能比拼,指导完成社会工作案例30个及社区治理课题5个,社工项目策划与问题解决能力显著提升。三是实现社工专业效能突破。扎实推进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动员工作,积极鼓励社区、街道科室及辖区企事业单位完成考试报名,今年完成报名252人,其中考试合格50人;社区专业社工持证率达99%,较2024年提升3个百分点。
(三)聚焦组织培育,打造“标准化、品牌化”社会服务样板
一是统筹推进社会组织规范优化。完成30家社会组织年检工作,指导霞浦商会完成2025年度社会组织等级评估工作,注销朱塘村、通山村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新增18家备案类社会组织,进一步优化辖区社会组织结构布局。抓好社会组织党建“两个覆盖”工作,新建霞浦霞风文化发展服务中心支部,成立3个联合党支部,社会组织党建覆盖达48%。二是充分激发社会组织提质增效。培育9个社会组织基础扶持类公益项目,获得区级资金7.5万元,并完成立项和中期评估2次专业督导,确保项目落地见效、服务精准惠民。辖区社会组织活力迸发、服务百花齐放,霞浦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相关做法案例成功入选“2025年浙江省社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经验案例选编”。三是聚力深耕志愿服务平台创优。围绕“品牌化、规范化”目标,指导完成19个村、社区志愿服务站标准化建设。物流工业社区荣获2024年度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最美志愿服务社区”、2024年度宁波市志愿服务样板社区,沙湾社区入选北仑区志愿服务样板社区(村)培育名单。四是创新培育志愿服务项目品牌。志愿服务项目培育逐步形成资源整合、专业督导、以赛促优的模式,成效显著。“车轮上的守护者”红蚂蚁集卡司机关爱志愿服务项目入选2025年度宁波市助力公共服务“七优享”志愿品牌。“党章守护者”青少年红色基因传承文明实践项目荣获宁波市文明实践项目展示银奖、北仑区第二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第五届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大赛银奖,巷往·新生”家园微改造志愿服务项目、“老伙计帮帮忙”助邻365志愿服务项目获得优秀奖。
(四)聚焦治理深化,塑造“特色化、协同化”社区治理品牌
以“分类施策、自治赋能、多元协同”为路径,推动社区治理从“有品牌”向“有影响力”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