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1年度“中华助学金”发放仪式上的讲话
周汉民
(2021年12月19日)
各位嘉宾、各位同仁、老师们、同学们:
古人有云,“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今年是“中华助学金”这一非同寻常的项目设立的第九年。每年我们都是在冬至前后三九来临之前举行仪式,这是我们的一片苦心。今天,也是我连续第九次在现场参加“中华助学金”发放仪式。九年来,“中华助学金”项目累计资助学生2245名,累计资助金额447万元。在此,我谨代表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上海中华职业教育温暖工程基金会,向莅临今天活动现场和线上收看本次仪式的各位同仁、各位老师、各位同学致以诚挚的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建设发展和上海中华职业教育温暖工程基金会慈善事业的单位和同志们,以及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向为温暖工程慷慨捐资的单位和爱心人士,特别是今天上台的5所学校和1位董事长致以我们崇高的敬意!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发展和职业院校建设,也十分关心关爱学生的成长。2019年他在考察甘肃省张掖市山丹培黎学校时勉励大家:“职业教育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丹培黎学校学生的殷殷嘱托,为莘莘学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增强了青年人成才的自信。
“捐资助学是善举,兴学育人是美德。”2013年我们设立“中华助学金”项目的意义也在于此。这既是中华职业教育社104年来始终坚守并践行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宗旨的体现,也是从1995年以来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大力实施“为国分忧,为民效力;急人所急,雪中送炭;灯亮一盏,光洒成片;不厌其小,务求其实;矢志不渝,做好做大”的温暖工程的初心所在。
每年的发放仪式都让我深受感动。刚才听了4位同学情真意切的发言,我和大家一样受到鼓舞和教育。在座的很多同学家境贫寒,生活条件艰辛,大家远离家乡,来沪求学,但是你们勤奋学习、渴望成才,希望改善生活、改变个人的命运,同时改变国家发展的前程。你们努力奋斗,立志报效祖国、回馈社会的决心让我们深受感动。希望通过“中华助学金”的发放,能让各位同学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期许,帮助你们在求学道路上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学有所成。
“中华助学金”项目能够聚沙成塔,持续开展公益助学,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帮助和职教社社员的支持。今天,5所学校和1位个人社员慷慨解囊、助力温暖工程,这就使得我们所做的一切意义十分重大。我们为宣传“中华助学金”项目筹集善款四处奔走呼号,得到了从事教育工作几十年、心系职教社的老社员,关心支持职教事业的企业家以及热心公益事业的社会爱心人士的积极响应。有了大家的支持和帮助,温暖工程和“中华助学金”项目才得以薪火相传,为寒门子弟圆梦助力,为国家人才培养分忧。
今天在这里,机会十分难得。我与各位分享3位我眼中了不起的青年人,他们可以成为大家的榜样。
第一位是18岁18公斤,立志做中国“霍金”的邢益凡同学。他出生时就得了一种罕见病——渐冻症,18岁的他体重只有18公斤,他的头不能动,手不能翻书,甚至不能自己翻身。但他却无比刚毅,奋发图强,与命运抗争到极致,以645分的高考成绩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回想今年两会期间,我本人在全国政协郑重提案,要将罕见病列入国家的医保目录。昨天新闻报道说,国家医保局已经将40余种罕见病用药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涉及25种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