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法治蓝皮书发布暨中国法治发展研讨会上的发言
珠海市政法委书记 张强
(2020年6月12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时已初夏,中华大地生机勃勃。回想己亥凛冬到庚子暮春,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依法防控、依法治理,再一次用大忠、大爱、大智、大勇,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尊法守序、信仰法治的新时代法治精神,已在这场必将载入史册的抗疫斗争伟大实践中得以印证和弘扬。
刚刚过去的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全面实施,大湾区建设迈入快车道。在这一历史机遇下,珠海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别是在视察澳门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肩负起新时代的新使命,坚持党的领导,自觉贯彻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根本要求,精准对接国家对港澳发展战略,坚定落实中央有关港澳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提高政治站位,建立起党领导法治建设的新格局,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之“中国之治”同频共振,打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促进了港澳全面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珠海横琴从国家利益出发,立足澳门所需,探索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形成对接港澳营商环境、协同经济发展的合作体系。一年多来,横琴致力于破解制约粤港澳深度合作的机制体制壁垒,在重点领域凸显“跨境创新”元素,取得多项实质性突破:
跨境基建促进了交通互联互通。珠澳发展极融入国家铁路网,横琴口岸澳方口岸区及相关延伸区“一次性授权、分阶段适用澳门法律管辖”,“合作查验、一次放行”的新模式落地实施,实现内地与澳门查验单位“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
跨境办公促进了产业空间拓展。“粤澳跨境金融合作(珠海)示范区”推动珠澳特色金融创新融合发展;在建筑工程咨询、旅游业和医生执业等方面探索跨境资质认可,“港人港税、澳人澳税”在横琴得到全面落实,促进了人才的自由流动,成为助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的创新举措。
跨境孵化促进了青年创新创业。澳门青年创业服务中心,与澳门大学珠海科技研究院共建粤澳高端科研技术成果转化基地,粤澳合作产业园、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发展迅速,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已成为澳门青年内地创业首选地。市民待遇、港澳人才发展支持计划、“澳门新街坊”综合民生项目、港澳人员子女内地入学等民生便利措施相继出台,跨境福利有效延伸了三地的民生合作。
粤港澳大湾区澳珠一极“化学反应”的持续升级,对珠海法治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生机勃勃的珠澳合作充分显现了“一国两制”的科学性和巨大生命力,珠海法治建设从此将迈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2019年,珠海交了一份满意的法治答卷。
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珠海,注重生态文明立法,从一个昔日边陲小镇变成一座环境优美、低碳循环的文明之城,国际化视野、港澳经验融于海岛保护、无居民海岛开发、园林绿化等生态建设制度体系之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健康理念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健康得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健康城市行动计划稳步推进,有效形成十分钟健康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全面铺开,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让社会充满正能量,唱响主旋律,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在我们面前展现。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珠海致力于形成高效的政务环境、有序的市场环境和稳定的社会环境。在支持创新、鼓励开放的政策法规体系指引下,我们率先开发运行政府“权责清单管理系统”,大力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协同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政府管理与服务践行“简约”之道,“数字政府”进入常态化建设,“粤省事•珠海”专版已上线691项高频民生服务事项,“琴易办”APP为横琴登记注册的企业提供精准化、个性化、多元化的政务服务;社会投资和工程建设项目加快审批,企业的时间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大幅节约,生产要素的供给效率有效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