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致敬南开先贤”重阳节诗词雅集活动上的致辞
李占通
(2022年10月9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海内外南开校友,各界朋友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参加今天的活动。
张伯苓研究会自2006年10月19日成立至今十六年来,围绕“挖掘、提炼、传播、践行”的宗旨,做了大量工作。随着研究的深入推进,我们越发认识到,严修、张伯苓等南开先贤铸就的南开“公能”精神,形成的南开独特模式和传统,是极其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不断传承弘扬。
南开学校自1904年创立以来,一直有着浓郁的诗歌传统。“南开校父”严修,与王守恂、赵元礼并称“天津近代诗坛三杰”。从1884年起,严修作诗近九百首。1933年编《严范孙先生古近体诗存稿》收录严修诗歌八百多首!
南开创始校长张伯苓,也有诗作传世。广为人知的,比如赴川考察学校新址时所作:“大江东去我西来,北地愁云何日开;盼到蜀中寻乐土,为酬素志育英才。”
开国总理周恩来,张彭春、老舍、曹禺、柳无忌、陈逵、穆旦、卞之琳等大批南开师生校友皆有诗作存世。
根据南开校史档案专家张兰普老师的研究,1919年南开大学成立后,受到几乎同时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诗体在南开园里也悄然而生。南开校园中,由南开师生自办的刊物中,几乎每期都有诗歌刊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