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进一步深化认识
二、进一步加快林草产业发展
三、进一步破解林草业与金融融合发展的难题
四、进一步加强林草产品市场建设
建设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
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
贾治邦
(2022年8月12日)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曾于2002年6月到武平县调研时提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要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样从山下转向山上”。在总结改革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武平县委、县政府制订了全国第一个《关于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之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逐步在全省推开。2006年,国家林业局在福建省召开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高峰论坛。2008年6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至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走过的20年,是中国生态面貌发生显著变化的20年,是中国林业产业发展最快的20年。20年来,中国林业创造了两大世界奇迹。
第一个世界奇迹:中国的森林面积在世界上增长最多。据第九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与第六次清查结果相比,全国森林面积从26.24亿亩增加到33.07亿亩;活立木蓄积量从136.18亿立方米增加到190.0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从18.21%增加到22.96%;全国人工林面积达到12亿亩,居世界首位。
第二个世界奇迹:中国的林业产业在世界上发展最快。全国林业产业产值从2001年的4090.48亿元,增加到现在的8.12万亿元,形成了经济林种植与采集、林产品加工、森林旅游、林下经济4大万亿级产业。从2011年起,中国已连续11年成为世界林产品生产量、消费量和贸易量最大的国家。
中国林业改革与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作出了生动诠释,为8亿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巨大贡献。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在对造林绿化只有补助性投入、对林业二三产业只有少量投入、主要靠党和政府的推动、农民群众和林业企业付出艰辛努力的情况下取得的,充分体现了坚持党的领导、“五级书记”抓林改的强大推动力,充分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激发出的人民群众潜藏的巨大活力,充分体现了坚持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的重大指导作用。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为我国林业发展破除旧的观念和不适应林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发挥了重大作用,有效调动了全社会建设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的积极性。但是,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着对林业的生态属性和经济属性认识不全面、对高经济价值树种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价值利用不充分、金融支持林业渠道不畅通、林业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对于促进绿色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借此机会,提出以下建议:
一、进一步深化认识。林业具有生态属性和经济属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地、深刻地揭示了林业这两个基本属性。绿水青山充分体现了林业的生态属性,金山银山充分体现了林业的经济属性。这两个属性是辩证和统一的,是相互依托和相互转化的,更是不可分割的,他们同生同长、共茂共荣。有了绿水山青山就可以获得巨大的生态效益,这就是生态属性,生态属性如果转化成经济价值,就成了金山银山。要真正贯彻落实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林业生态属性与经济属性有机统一和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有2条至关重要:一是要因地制宜地科学地选择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很高的树种。种植低价值和高价值树种的结果是相差很大的,种植高价值树种,可以同时获得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我国有上百亿亩林地、草地、湿地和沙地,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最大潜力所在。如果全国都能够把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都很高的树种发展起来,这对建设绿水青山、做大金山银山、实现生态美百姓富的有机统一和乡村振兴,意义十分重大。二是高度重视对森林资源科学地可持续利用。森林是有生命周期的,是可以实现越用越多、越用越好、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昔日无林少林的平原地区,之所以能够形成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和加工基地,就是很有说服力的例证。森林资源的利用,不仅包括森林采伐利用,还包括林区丰富的生物资源的利用。森林资源的利用价值越高,全社会培育保护森林资源的积极性就越高,就可以获得更多的绿水青山和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