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三、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工业强市进程
(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三)放大文旅综合效应
(四)持续深化改革开放
(五)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七)着力保障改善民生
(八)加强创新社会治理
四、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一)坚定不移加强政治建设
(二)坚持不懈夯实基层基础
(三)从严从实锤炼干部队伍
(四)驰而不息狠抓作风建设
(五)坚决有力正风肃纪反腐
高举伟大旗帜砥砺奋勇前进为建强省域副中心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天水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天水市委书记 张永霞
(2021年12月25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天水市第七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天水市第八次代表大会,是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汲取百年党史智慧和力量,牢记初心担使命,砥砺奋进新征程,为建强省域副中心城市、推动老工业基地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天水而努力奋斗。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全面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及省委部署要求,团结拼搏、真抓实干,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如期同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崭新的姿态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
五年来,我们坚定不移加强政治建设,践行“两个维护”坚定坚决。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时刻胸怀“两个大局”,牢牢把握“国之大者”,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精心组织开展建党10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紧跟核心的政治立场更加坚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更加坚决,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行动更加自觉。
五年来,我们全力以赴攻克贫困堡垒,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全面落实“六个精准”工作要求,深入实施“五个一批”脱贫工程,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12.5亿元,改造农村危房4.02万户,建成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232个、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工程363处、扶贫车间413家,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和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均达到100%。两区五县全部摘帽,116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92.08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五年来,我们多措并举推动转型升级,发展质量效益不断提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华天电子、东旭光电新材料等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岷山、海林、星火等企业“出城入园”,机械制造、电工电器、医药食品等产业加快改造升级。天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增容”,产业承载力不断增强。果品、蔬菜、畜牧、中药材等农业主导产业不断提质增效。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7.2%。生态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28%。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4%,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预计今年生产总值达到741亿元,较2016年增加224.3亿元,年均增长6.1%。
五年来,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动力活力加速释放。党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国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全面完成。商事制度改革成效明显,新增市场主体7.01万户,达到17.79万户。“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行政审批事项由1059项减少到179项,网上可办率达到92.7%,甘谷县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张家川县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等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天水国际陆港加快建设,中国(天水)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公共服务平台建成运营,天水海关开关运行,预计今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43亿元,较2016年翻一番。签约招商引资项目531项,累计到位资金1911亿元,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年来,我们聚力配套完善基础设施,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坚持新城开发和旧城更新并重,老旧小区改造、水电路网提升等市政设施项目有序推进;藉河、渭河生态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如期完成,建成26公里滨河景观带,工业博物馆、商贸城、大剧院、体育中心等项目相继建成,城市品位显著提升;宝兰高铁、有轨电车一期建成运营,天平高速、秦州大道、麦积山大道建成通车;城区引洮供水工程顺利通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3平方公里,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57%,较2016年提高7.04个百分点。美丽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持续完善,行政村卫生公厕实现全覆盖。麦积区入选“2020中国最美县域榜单”,秦州区获评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区。
五年来,我们牢牢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绿色发展导向更加鲜明。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现代化道路。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连续达标,成功入选全国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市。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覆盖率达到36.7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3.68和25.39个百分点,清水县入选全国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县。2020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7%,“天水蓝”“天水绿”成为靓丽名片。
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着力兴办惠民实事,民生领域财政投入保持在80%以上。积极扩大就业,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7.1%和9.3%。加快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新增城区义务教育阶段学位3.1万个,秦安县“园区+走教”办学模式得到教育部肯定。卫生资源总量增加、结构优化,每千人拥有医疗机构床位达到5.98张,基本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持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扎实推进,公祭伏羲大典影响力不断扩大。应急管理体系加快完善,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五年来,我们大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支持政协依章程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不断加强,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有效发挥。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全面启动,平安天水、法治天水建设深入推进,三年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圆满收官。
五年来,我们坚决扛牢管党治党责任,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引导管理,主流思想舆论巩固壮大。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牢固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强。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四抓两整治”
和党支部建设标准化持续深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不断增强,武山县农村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得到中组部肯定。坚决抓好中央和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七届市委巡察工作实现全覆盖。强化正风肃纪反腐,政治监督精准有力,“三不”一体扎实推进,“四风”顽疾有效遏制,党风政风持续好转,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干事业、只争朝夕谋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
十月下旬,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孙春兰副总理调研讲话要求,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关怀支持下,在国家、省工作组的有力指导下,在兄弟市州的支援帮助下,全市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不到一个潜伏期,迅速全面控制住了疫情。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实战,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令而动、挺身而出,党旗飘扬在一线,堡垒筑牢在一线,党员干部冲锋在一线;广大医务人员白衣为甲、逆行出征,用医者仁心守卫人民健康;广大人民群众识大体、顾大局,守望相助,用真情挚爱守护共同家园。经过这场大战大考,党员干部思想上得到淬炼、政治上得到历练、实践上得到锻炼。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风雨来袭时最可靠最坚强的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的根本保证。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各级党组织是战胜艰难险阻的坚实依靠,只要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干部模范带头,就能够把广大人民群众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凝聚起来,就能够形成无坚不摧的战斗力。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是真正的英雄,只要我们时刻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苦在一起,就一定能够赢得民心,干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的新业绩!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航定向、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亲切关怀及省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历届市委班子实干担当、接续奋斗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奋力拼搏、辛勤付出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中共天水市第七届委员会,向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所有为天水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五年的奋斗历程启示我们,做好天水工作:必须把“两个维护”
作为根本原则。天水能有今天的发展成就,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只有坚定自觉地把“两个维护”落实到行动上,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作为全部工作的统揽和主线,才能确保天水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必须把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天水最根本的出路在于加快高质量发展。只有聚焦“三新一高”,找准符合省委要求、天水所需、群众期盼的正确路径,牢牢扭住发展第一要务,才能推动经济转型跨越,不断开创天水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不懈追求。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要牢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赢得群众支持、得到群众拥护,我们的事业就能无往而不胜。必须把加强党建作为重要保证。实现高质量发展,党建是引领、是保证。只有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促进各级干部改作风、提效率、敢担当,才能全面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形成比学赶超、竞相发展的生动局面,推动各项工作走在前列、争创一流。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经济总量不大,人均水平不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较低;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不强,产业支撑不够;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还存在短板,群众关心关注的一些民生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还不健全,治理能力有待提升;有些干部理念、能力、作风与肩负的职责任务还不相适应,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时有发生,全面从严治党仍需持续加强。对此,我们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采取更加有力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
今后五年,是天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把握发展大势,新发展阶段,“两个大局”相互交织,“两个百年”历史交汇,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碳达峰、碳中和”、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深入实施,我市迎来了服务国家战略、加快自身发展的难得机遇期。我们必须锚定历史方位,新发展阶段,“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关中平原城市群、成渝地区“双城”
经济圈、兰州西安1小时经济圈对天水的辐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有利于天水更好发挥历史文化、交通区位、自然生态、产业集聚等优势,我市迎来了融入全国全省大局、可以大有作为的历史窗口期。我们必须扛牢时代使命,新发展阶段,省委赋予天水加快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光荣使命,提出推动老工业基地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发展要求,有利于天水把握发展机遇、激发发展潜力、重塑发展优势,我们迎来了释放政策红利、加快转型升级的发展黄金期。我们必须回应群众期盼,面对区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不进则退、小进慢进也是退的逼人态势,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想发展、盼发展的愿望更加迫切,我市迎来了创造美好生活、满足人民需求的负重赶超期。我们必须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在融入和服务战略大局中实现高质量发展,奋力开创天水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今后五年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扣“三新一高”要求,更加注重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更加注重民生改善、共同富裕,更加注重社会治理、风险防控,更加注重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着力打造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集成电路封测产业聚集区、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果菜畜药高品质现代化特色农业先行区、文旅农康融合发展试验区,奋力建设经济发展、山川秀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幸福美好新天水。
今后五年的努力方向是:建强省域副中心城市,推动老工业基地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建强副中心”,就是要发挥文化厚重、交通便捷、人口聚集、生态良好的优势,着力打造区域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枢纽中心、商贸物流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医疗教育中心,增强对陇东南地区的辐射带动和服务能力。“走出新路子”,就是要立足老工业基地发展基础,突出创新引领、转型升级、集聚发展、低碳绿色、循环畅通,走出工业兴、农业优、文旅强、商贸活、生态美的新路子,加快形成区域发展的产业带、增长极。“建强副中心”“走出新路子”,既是我们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期盼,更是我们突破重围、争先进位的必然选择。全市上下要把“建强副中心”作为总抓手,把“走出新路子”作为突破口,以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等不起的责任感,只争朝夕,苦干实干,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天水篇章!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省前列,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左右,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大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5%左右。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高品质特色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成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
——改革开放水平显著提升。重要领域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入推进,市场主体活力充分激发,营商环境全面优化,招商引资提质增效,园区能级全面提升。对外开放领域、开放平台、开放通道、开放主体实现突破,成为全省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示范窗口。
——城乡发展品质显著提升。城市管理运营更加精细规范,城市环境、城市功能、城市特色持续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乡村建设行动深入实施,农业基础设施现代化、农村生活设施便利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更加文明和谐,群众思想道德素养、科学文化水平、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国文明城市成功创建。
——民生保障能力显著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实现幼有善育、学有优教、劳有厚得、病有良医、老有颐养、住有宜居、弱有众扶,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得到更好满足,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
——生态文明水平显著提升。低碳高效的绿色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加快形成,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优美环境人人共享成为社会风尚。绿色家园更加美丽,森林覆盖率和城市绿地率稳步提升,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国家森林城市。
——社会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民主法治更加健全,行政效能和政府公信力不断提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更加彰显,安全稳定局面更加巩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体系加快形成。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全面提升。
三、奋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三量并重”,突出“四个导向”,做好“四篇文章”,持之以恒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一)加快工业强市进程,重塑工业发展新优势。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全力落实“链长制”,积极争取列入国家老工业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加快重构制造业竞争优势,力争工业总产值实现翻番。
全力打造集成电路封测产业聚集区。支持华天电子和天光半导体、华洋电子等骨干企业扩大规模、提升效益、做大做强,更好发挥龙头带动作用。依托华天省级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组建产业技术联盟,建立集成电路开放性研发平台,实现科研资源共享,开展协同创新,解决产业共性技术问题。紧盯芯片设计、制造、封测领域,积极对接行业头部企业和专业化配套企业,引进一批成长性好、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龙头型、基地型产业项目落户天水。举办半导体相关产业论坛,吸引国际国内信息、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聚集,加速关键技术成果转化,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力争集成电路封测产业规模达300亿元以上。
全力打造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发挥比较优势、服务国家战略、跟进市场需求,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打造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医药食品、建筑建材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支持星火、海林等骨干企业与领军企业深度合作,发展机械制造产业链。推动长城开关、二一三电器等骨干企业技术升级、产品迭代、品牌提升,带动输配电装备制造产业链发展。支持旭盛、旭康光电显示新材料产业链发展,推进杰瑞集团10万吨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汇能风电、黄龙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建设,加快培育航空维修制造、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打造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建设推广“5G+”工业互联网平台,培育数字化管理、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等新业态。推动制造业绿色化转型发展,鼓励企业优化产品设计、生产、使用等流程,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发展,加强研发设计、品牌建设、标准制定、市场营销,促进制造业从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
全力提升工业园区承载力。加快推进国家级天水经济技术开发区“扩区增容”,高标准建设三阳高新技术产业园、冀城产业园,推动形成“一区多园”发展新格局。加快县区工业园区和集中区建设,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建设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鲜明的示范园区,争取升格为省级开发区。主动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谋划建设天津(天水)产业园,打造“飞地经济”发展平台,合作共建“园中园”。启动工业企业“
达规入库”三年行动计划,培育引进一批链主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企业上市发展。深化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市场化运营机制,创新投融资模式,探索设立工业园区发展基金,助推产业发展、服务企业壮大。
全力提升创新发展驱动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落实研发投入优惠政策,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深化校企、校地合作,建设产学研用基地,促进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培育一批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支持天水电传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健全科技人才评价和收益分配机制,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靶向引进一批战略科技人才、创新型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依托国家“东数西算”产业联盟,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利用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始终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五大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严格落实脱贫攻坚5年过渡期和“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持续跟踪收入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持续抓好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消费帮扶,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让脱贫成果更加稳固、更可持续。深化东西部协作、中央定点帮扶和社会力量帮扶,推动乡村振兴就业工厂(就业帮扶车间)转型发展,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壮大农业特色产业。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决守住粮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