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党组履行巡察整改主体责任情况
(一)提高政治站位
(二)压实整改责任
(三)注重成果运用
二、巡察反馈重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一)在聚焦党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的落实方面
1.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
2.推动文化事业有力发展
3.提升文旅产业发展成效
4.履行部门监管职能
5.深化系统综合改革
6.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
(二)在聚焦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方面
1.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2.不断严实工作作风
3.严格执行财经纪律
(三)在聚焦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
1.规范议事决策程序
2.推进党支部建设标准化
3.规范选人用人机制
(四)在落实巡视巡察、审计等监督发现问题整改方面
(五)建议由市文体广电旅游局牵头整改的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问题方面
三、需长期整改事项进展情况
(一)关于2021年开工建设的庆阳传媒技术业务用房部分外景观工程建设项目、室外管网工程、10KV高压电源线路工程验收工作
(二)关于5A级景区和南梁红色大景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
1.推进岐黄周祖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2.推进南梁红色旅游景区创建国家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
(三)关于全民健身场馆建设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中共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党组关于五届市委第一轮巡察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中共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党组关于五届市委第一轮巡察整改进展情况的通报
根据市委统一部署,2022年8月19日至11月15日,市委第四巡察组对中共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党组开展了常规巡察。2023年1月13日,市委第四巡察组向中共庆阳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党组反馈了巡察意见。按照巡视巡察工作有关要求,现将巡察整改进展情况予以公布。
一、党组履行巡察整改主体责任情况
(一)提高政治站位,系统研究部署。坚持从讲政治、讲党性的高度,把抓好巡察反馈问题整改作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决策部署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具体行动,主动认领问题,扎实推进整改。迅速成立巡察反馈意见整改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市委第四巡察组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方案》,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责任部门、整改时限等,形成“问题清单、任务清单、责任清单”,确保反馈问题件件有人管、事事有着落。
(二)压实整改责任,狠抓整改落实。局党组坚决扛起主体责任,党组书记带头承担第一责任,主动认领重点难点问题,亲自部署关键整改环节,带头推动问题解决;班子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主动协调解决堵点痛点问题,定期向局党组汇报分管领域整改进度,构建上下“一盘棋”整改工作格局,形成主动协作配合整改工作机制。针对集中整改阶段的不同时期,分别从普遍问题全面推动、重点问题及时研究、难点问题跟进督办3个方面边部署边推动、边整改边研究,既倒排工期明确时限,又强化督导保证质量,确保巡察整改扎实推进。
(三)注重成果运用,完善长效机制。坚持把抓好巡察整改工作作为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利契机,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在抓好整改、解决问题的同时,及时总结经验,研究制定管用、长效的工作机制,巩固整改成果。着力构建责任全链条、管理全周期、可督可评可考的闭环管理制度体系。
二、巡察反馈重点问题整改落实情况
市委第四巡察组反馈巡察问题有5个方面34条问题,已整改到位31条,整改完成率91.2%。其中,即知即改问题22条,已整改到位22条;3个月内取得阶段性成效并在1年内整改到位的问题11条,已整改到位8条,正在推进整改3条;自收到反馈意见3个月,组织开展集中整改的问题1条,已整改到位1条。
(一)在聚焦党中央和省市委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的落实方面
1.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工作要求。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2023年4月4日组织召开了全市文旅融合发展大会,研究出台“1+5”政策文件,即《关于深化文旅融合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庆阳市旅游景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支持深化文旅融合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全市文旅项目资源资产盘活利用工作实施方案》《挖掘文化内涵提升庆阳文化影响力方案》《庆阳市加强陕甘宁毗邻地区文化交流工作实施方案》,实施文化内涵挖掘行动、大景区建设行动、产业链产业集群培育行动、文化旅游全民宣传行动、管理服务质量提升行动“五大行动”,全方位推进文旅重点工作。二是加快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建设。建立长城、长征、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工作台账,指导县区加快建设进度。争取省级文旅融合发展竞争性专项资金1000万元,市级文旅产业发展资金列支1000万元,有力支持南梁革命根据地与苏维埃政府旧址保护利用项目建设,南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成并对外开放;环县山城堡战役旧址综合保护利用项目已竣工验收。三是及时完成“两馆一院”整体搬迁项目。2023年1月5日,市图书馆、市文化馆、市画院(美术馆)和庆阳陇剧院公司整体搬迁至陇东风情园。2023至2025年9月,举办“百姓大舞台・有梦你就来”“夏日音浪・爱在庆阳”消夏音乐演出季等群众文化活动300余场,举办万里征程・伟大转折:弘扬长征精神美术作品巡展、“红色圣地・数智庆阳”——甘肃省第十届十四市州美术作品联展等主题美术展63场,组织开展流动展览“五进”等活动400多场次,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
2.推动文化事业有力发展。一是加快艺术创作。2023至2025年9月,创作推出歌曲《梦起南梁》《南梁组歌》、舞蹈《扇舞丹青》等文艺作品96个,其中舞蹈《国风・豳兮》荣奖第四届甘肃舞蹈“飞天奖”,《梦起南梁》获“词曲中国”金奖;创排红色革命历史题材剧目秦腔《豆腐引子》、陇剧《南梁忠骨》分别荣获第七届甘肃戏剧红梅奖大赛“优秀剧目奖”和“优秀展演剧目”,并于2025年同红色儿童剧《旋风少年》一并入选甘肃省第十一届敦煌文艺奖拟获奖作品名单。2024年环县道情皮影戏《新沉香救母》,获文旅部第三届全国曲艺木偶优秀作品展演“优秀剧(节)目”奖;秦腔《碧血丹心》入选甘肃省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名单。2023年12月1日,召开了庆阳市戏剧创作研讨会,市陇剧院公司、市文化馆、市演艺公司和各县(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负责人及剧本作者、市内戏剧爱好者30多人参加了研讨会,研究探讨戏剧创作,截止目前,创作历史舞台剧《庆州绣娘》、电影故事剧《风起山城堡》、革命现代陇剧《在南梁的日子》、大型历史剧《范仲淹知庆州》《塞下秋鸿》、红色革命历史剧《播火宁州》、情景报告剧《不屈的脊梁》和秦腔剧《赵邦清》8部剧本,文艺作品陆续上新。二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积极开展市级公共文化场馆晋等升级工作。市图书馆多渠道筹措资金,保障图书购置经费和资源更新,依托新馆布局完善视障阅览室以及无障碍设施、通道。加大数字资源购买和建设力度,为广大群众提供身边的移动数字化阅读。市博物馆邀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重新规划制定展览提升计划,通过积极开展社教活动、举办临时展览,向群众阐释讲解文物历史价值。南梁革命纪念馆、镇原县博物馆等5家文博场馆通过全国第五批博物馆评估定级,庆城县、镇原县博物馆晋级国家二级博物馆,宁县、正宁县博物馆晋级国家三级博物馆。庆阳陇剧院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强化基层服务意识,拓宽惠民演出方式渠道,确保演出落地生根,满足群众需求。2023至2025年9月,全市国有文艺院团共开展春绿陇原、送戏下乡、文化惠民等各类文艺演出5879场(次),开展环州故城《印象环州》等旅游景区常态化文艺演出625场,各类文艺演出观看群众1088.53万人次。三是加大文化设备监管力度。不定期组织开展实地抽查,对存在设备闲置、流失等问题进行限时整改。建立了村级文化设备台账。深入开展调研排查,全面摸清现有已配行政村村级文化设备(含公共数字文化设备)使用情况,建立了设备清单。
3.提升文旅产业发展成效。一是培育产业链条。全市文化旅游产业链年度重点项目39个,已开工30个,建成10个。论证储备文旅招商项目18个,总投资246.5亿元。签约文旅项目62个,签约总资金99.43亿元,落地开工40个,累计到位资金17.07亿元。数字经济招商累计签约框架合作协议15家,总投资11.87亿元,衔接注册公司3家,项目落地实施2个。借力数算枢纽,通过企业投资建设、部门委托运营的模式,打造“一部手机游庆阳”综合服务平台。8县(区)培育文旅链主企业10家、拟培育入库纳统企业3家。督促69家规下样本单位,按月按时发放工资并准确报送相关数据。二是积极引客入庆。主动加入兰州—庆阳—张掖—敦煌省内串飞旅游航线,深度融入全省文化旅游圈。借助省内外重点节会活动,先后赴北京、天津、济南、青岛、厦门、武汉等地,开展文化交流和旅游推介60多次,2023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24.38万人次、旅游收入3.49亿元,分别较2022年同期增长214.8%和245.5%。2024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3500万人次、旅游花费18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5.6%、86.7%,旅游人次和旅游花费均实现双增长,提前完成省委胡昌升书记调研庆阳时提出的2025年奋斗目标(省委胡昌升书记在庆阳调研时要求,到2025年,接待游客达到2700万人次以上,旅游花费达到150亿元以上)。2025年1至9月,全市共接待游客2837.95万人次,实现旅游花费138.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7%和12.9%。二是加快乡村旅游。完成环县、西峰区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区和西峰区什社乡李岭村、合水县太白镇连家砭村、镇原县屯字镇闫沟村、正宁县五顷塬乡南邑村、宁县瓦斜乡永吉村、华池县柔远镇李庄村、环县洪德镇耿塬畔村、庆城县马岭镇马岭村、宁县中村镇中村村9个全省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项目。完成环州故城窑洞客馆国家乙级旅游民宿创建。实施“农文旅融合百千万”工程,以环县庄子峁生态农庄为典型案例,进行全面推广,陆续打造西峰区李岭村、华池县荔园堡村、正宁县王录村等农文旅融合特色村33个。邀请省内外高校、文旅运营公司专家,对全市农文旅融合进行实地调研指导,分期分批举办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民宿管家、文创产品研发、文旅从业人员等专题培训班,对特色村的村支书、致富带头人、乡村旅游经营项目负责人、民宿管家、直播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同时在袁家村开展现场实践教学。成功举办全省农文旅融合发展现场推进会、全省乡村旅游培训班,全方位宣传展示我市农文旅融合发展创新路径及实践成果。
4.履行部门监管职能。一是加强文物保护。2023年市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强南佐遗址石家及遇村遗址保护利用工作的意见》,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双组长的南佐遗址石家及遇村遗址保护利用工作领导小组,遴选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南佐遗址保护规划》,目前已完成市级评审,明确了保护范围。申请省发改委列支120万元、市财政解决196万元,专项支持南佐遗址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利用设施建设项目前期论证,目前该项目已顺利进入国家文化传承发展“专精特新”工程项目储备库,并通过省级提级论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项目用地选址、地形图测绘、勘测定界等已完成,正在办理土地预审和方案审批手续。向省发改委申报2025年度专项资金6180万元已到位。争取国、省文物保护项目资金733万元建成了面积4770.23平方米的钢结构考古大棚。向省文物局申请资金401万元实施南佐遗址安防工程,已组织完成45处文物保护项目验收。2021年未完工的正宁县、华池县项目已全部完工。二是落实文物安全责任。市、县(区)全部建立了政府分管领导牵头负责的文物安全协调机制,在元旦、春节等节假日期间,联合消防部门对全市博物馆、纪念馆和文物建筑单位的消防安全进行全面检查。与市检察院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全市文物领域检察监督工作的通知》,联合开展督查检查。配合公安机关开展打击文物犯罪行动2次。每年组织2次文物安全大检查,建立文物安全隐患台账,逐一整改销号。完成国家文物局卫星遥感执法监测相关工作,实施安防工程16处,实施完成消防工程5处,实施防雷工程4处,全市博物馆、纪念馆全部安装了安防监控系统,持续推进文物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完成庆阳古城、宁县付家祠堂、正宁县罗川古城受灾文物修缮,及时向省文物局上报省级受灾文物修缮方案,其他文物单位也向市、县财政申请保护资金逐年实施修缮。三是发挥市场行政执法监督作用。全面加强执法过程违法违规行为依法查处纠正、执法案件合法性审查等工作,在重要节庆、重大活动及敏感时段期间,集中开展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检查活动,大力开展文化、文物、出版、广播电视、旅游、体育等文化市场领域专项整治行动,依法查处违法违规经营行为。2023至2024年7月,共出动执法人员3400人(次),检查各类经营场所1700多家(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112件,充分发挥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队执法监督职责。
截止2025年9月底,四是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落实广播电视应急预案及各项管理规定,坚持执行广播电视安全播出属地管理规定,强化对辖区内各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责任单位的管理,强化人防,技防和物防等手段。指导宁县、华池、合水、庆城和环县广播电视转播台完成自台监测系统建设,完成宁县应急广播体系工程1个县级平台、18个乡镇前端和257个行政村前端项目建设,覆盖345个自然村、13个社区。2025年,完成正宁县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和市广播电视转播台发射塔维护。
5.深化系统综合改革。统筹推进市图书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规范理事会建设,完善理事会运作机制,2023至2025年9月,共召开理事会议5次,研究解决存在问题。2024年6月,按照《庆阳市市级执法机构改革方案》有关要求,完成市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机构改革。
6.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制定庆阳市文体广电旅游局《意识形态工作制度》《网站管理制度》和《全市文旅系统舆情监测预警处置工作方案》,不断健全制度体系。成立由局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党组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分管领导直接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网络。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组议事日程、班子考核指标和干部培训内容,2023至2025年9月党组会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