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政治站位
二、聚焦关键领域
三、强化项目支撑
在XX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及重大项目谋划实施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启动我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研究谋划一批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这既是一次思想统一会,也是一次工作部署会,更是一次责任落实会。
编制和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式。“十五五”时期,即2026年到2030年,是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五年,也是我市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塑造竞争新优势的攻坚五年。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汹涌浪潮,谋划好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份高质量的“十五五”规划,就是我市未来发展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将直接决定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市的发展高度、发展质量和发展后劲。全市上下必须以对历史、对人民、对未来高度负责的态度,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好这项重大任务。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规划编制的根本遵循
谋定而后动,方能行稳致远。编制好“十五五”规划,首先要解决的是“为什么谋划”和“为谁谋划”的根本问题,必须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确保规划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第一,必须把牢人民立场这一根本出发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规划编制过程要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群众的期盼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真正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规划中来,让规划的制定过程成为汇聚民智、凝聚共识的过程。要更加注重投资于人,把增进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就业、教育、医疗、养老、托育、住房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谋划实施一批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项目,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市民,使发展更有“温度”,民生更有“厚度”。
第二,必须统筹处理好五组重大关系。编制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在具体工作中,要精准把握并处理好以下五组关系:一是顶层设计与问计于民的关系。既要加强党的领导,确保规划体现中央和省委的战略意图,又要敞开大门,听取社会各界的真知灼见,实现战略性与操作性的有机统一。二是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关系。既要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远景目标,科学设定“十五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到2030年力争达到65%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又要聚焦当前发展中存在的短板弱项,特别是产业结构不优、创新能力不强、城乡发展不平衡等突出问题,拿出切实管用的硬招实招,精准施策、靶向发力。三是立足自身与服务全局的关系。既要发挥我市的比较优势,做大做强特色产业,走出一条具有XX特色的发展路子,又要自觉把XX发展放到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去考量,主动对接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四是系统部署与重点突破的关系。既要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进行全面部署,注重政策的协同性和整体性,又要抓住关键环节和主要矛盾,集中力量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点领域和关键改革上取得突破,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发展。五是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关系。要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把安全发展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特别是要守住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金融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底线,实现发展和安全的良性互动。
二、聚焦关键领域,科学谋划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任务
“十五五”规划的主题主线,就是要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这一主线,加强对重大问题的思考研究,确保规划内容符合实际、措施精准有效。
一要深入思考如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我市传统产业体量大,新兴产业仍在培育,这是挑战也是机遇。“十五五”时期,必须把产业转型升级作为重中之重,加快构建具有XX特色和竞争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优化提升传统产业上,要坚决摒弃“铺摊子”的粗放模式,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加快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嫁接改造,推动化工、机械、纺织等传统优势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迈进,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上,要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精准绘制产业链图谱,实施“链长制”,引进培育一批头部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形成新的增长引擎。要前瞻布局人工智能、生命科学、氢能等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促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力争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稳步提升,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实现翻番,把科技创新的“关键变量”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二要深入思考如何全方位扩大内需。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基点在于扩大内需。“十五五”期间,必须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在推动消费扩容提质上,要顺应消费升级趋势,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大力发展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新型消费,支持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要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优化城市核心商圈布局,打造一批特色商业街区和文商旅融合消费集聚区,让XX的消费市场“旺”起来。在提升投资效益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