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原创性贡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民政协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在实践创新基础上推进人民政协理论创新,不断深化对政协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内涵丰富、逻辑严密、精辟深邃,科学回答了人民政协“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一系列方向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75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十个坚持”概括了这一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系统阐明了做好人民政协工作的根本保证、履职原则、价值取向、主题主旨、方式方法等,对党的人民政协理论发展作出了重大原创性贡献,标志着我们党对人民政协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高度,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人民政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刻阐明人民政协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和显著政治优势,是科学、有效、管用的制度安排
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充分肯定人民政协的历史贡献,进一步明确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和独特作用,为新时代坚持好人民政协制度、发展好人民政协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
人民政协是“两个结合”的伟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伟大成果”“人民政协植根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于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革命的伟大斗争,发展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辉实践,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第二个结合’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从这个角度看,我们党开创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与中华文明的民本思想,天下共治理念,‘共和’、‘商量’的施政传统,‘兼容并包、求同存异’的政治智慧都有深刻关联”。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人民政协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实践基础,体现了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政治文化、符合中国国情实际、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
人民政协具有显著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政协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组织,由具有共同政治基础和奋斗目标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参加,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有利于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更好保障最广大人民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有利于最大限度把全体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汇聚起来,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生动局面”“人民政协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秉持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理念,为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有序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提供了制度化平台,有利于促进科学决策、有效施策,提升国家治理效能”。这些重要论述,着眼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立足人民政协性质定位,深刻阐明了人民政协制度的科学内涵和特征优势,深刻揭示了这一制度为什么行得通、能管用。我们要更加坚定“四个自信”,把人民政协制度坚持好,把人民政协显著政治优势发挥好。
人民政协在人类政治制度发展史上具有独特政治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民主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不能拘泥于刻板的模式,更不能说只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评判标准”“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强调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在政治制度上进行的伟大创造”“是科学、有效、管用的制度安排,在人类政治制度发展史上具有独特政治价值”。这些重要论述,鲜明树立起中国在民主问题上的价值尺度和衡量标准,精辟阐明了人民政协的时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我们要准确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定位、职能作用,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不断巩固和发展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向世界讲好人民政协故事、中国人民民主故事。
深刻阐明做好人民政协工作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政协的全面领导,并将其作为“十个坚持”的首要一条,为人民政协坚定政治方向、坚守政治原则、履行政治责任提供了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党中央作出的决策部署,党的组织、宣传、统战、政法等部门要贯彻落实,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的党组织要贯彻落实,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的党组织也要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包括各民主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成立政协时的初心所在,是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70多年来人民政协事业发展进步的制度密码和根本经验。人民政协是党领导下的政治组织,政协机关是党领导下的政治机关。必须深刻认识人民政协制度和人民政协组织的鲜明政治属性,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政协工作的生命线,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体现在政协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首先要落实到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上,落实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实际行动上”“要把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到政协全部工作之中,切实落实党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各项要求”。这些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人民政协和政协机关要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完善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常态长效工作机制,把党的领导全面、系统、整体地落实到工作谋划、职能履行、自身建设等各方面,把践行“两个维护”落实到实际行动中、体现在工作成效上。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是有机统一体。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坚持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有机结合,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是不要民主了,而是要形成更广泛、更有效的民主”“协商民主是实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式”“全面发展协商民主,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贯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要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统一,确保协商依法开展、有序进行”。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坚持党的领导与发扬民主的内在关系,破除了认识误区,廓清了思想迷雾。我们要深刻理解和把握党的领导、统一战线、协商民主三者目标一致、本质一体,彼此联系、相得益彰,内在统一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进程和全过程人民民主伟大实践。党的领导越是坚强有力、党的旗帜越鲜明,越能够形成真正的、紧密的大团结,形成更广泛、更有效的民主,人民政协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优势作用就越能彰显。
健全落实党对政协工作领导的组织体系和制度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政协党组要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健全落实中国共产党对政协工作领导的组织体系和制度机制”“要加强政协系统党的建设,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政协党的各项建设”。这些重要论述,着眼人民政协更好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对全面加强政协党的建设、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切实履行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以党的建设引领和推动履职实践,完善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发挥各级政协党组在政协工作中的领导作用、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担负起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
深刻阐明坚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
重视学习、崇尚学习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理论学习的深度决定着思想认识的高度和贯彻落实的力度。习近平总书记就人民政协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做好思想政治引领工作提出一系列新论断新要求。
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主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统揽政协工作的总纲”“思想统一是政治统一、行动统一的基础”“常态化开展委员读书、理论学习和政治培训,更好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能力本领,转化为高水平履职尽责的工作实践”。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人民政协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既是夯基固本的政治任务,也是正确履行职能的前提基础。我们要引导参加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加强理论武装,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以理论上的清醒保持政治上的坚定。
始终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大团结大联合是统一战线的本质要求,是人民政协组织的重要特征”“要把大家团结起来,思想引领、凝聚共识就必不可少”,要求人民政协“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履职工作的中心环节,加强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大团结大联合”。这些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于人民政协巩固大团结大联合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要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思想引领、凝聚共识寓于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履职实践之中,努力使人民政协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一战线是一致性和多样性的统一体,只有一致性、没有多样性,或者只有多样性、没有一致性,都不能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一致性是共同思想政治基础的一致,多样性是利益多元、思想多样的反映,要在尊重多样性中寻求一致性,不要搞成‘清一色’”“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关键是要坚持求同存异。一方面,要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包括巩固已有共识、推动形成新的共识,这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