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XX镇城乡基层治理网格化服务工作的报告VIP免费

提纲:

一、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一)强化顶层设计

  (二)织密组织体系

  (三)明晰职能权责

  (四)聚焦示范引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深层原因分析

  (一)协同治理机制仍需完善

  (二)网格员队伍建设面临瓶颈

  (三)“技术赋能”深度不足

  (四)公众参与的广度与深度有限

三、下一阶段工作思路与重点举措

  (一)健全协同联动机制

1.目标:破除部门壁垒

2.重点任务与措施:

3.绩效指标:到2026年6月

  (二)强化队伍专业建设

1.目标:打造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能力过硬、群众满意的职业化、专业化网格员队伍

3.绩效指标:网格员年度培训覆盖率达到100%

  (三)深化数字技术赋能

1.目标:推动网格化治理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

3.绩效指标:到2026年底

  (四)拓展公众参与渠道

1.目标:推动治理重心下移、权力下放

3.绩效指标:全镇居民对基层治理工作的参与率年度提升20%

XX镇城乡基层治理网格化服务工作的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2025年初以来,XX镇党委、政府将健全完善城乡基层治理“微网格”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聚焦体系建设、效能提升与模式创新,全力推动基层治理由“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的深刻转变。现将20251月至9月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基本情况

今年以来,XX镇始终将网格化服务管理作为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基石性工程,通过系统性谋划与实践探索,初步构建了权责清晰、运行高效、覆盖全面的基层治理新格局,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强化顶层设计,高位统筹系统推进

XX镇党委、政府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迅速部署,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置于全镇发展战略的核心位置。年初,及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制定了《XX镇健全完善城乡基层治理“微网格”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党委统揽、政府主导、综治协调、部门联动、全民参与”的工作原则。方案确立了以“地域相近、人员相熟、便于管理”为导向,按照每5-10户为一个基础单元划分微网格的精细化标准。在网格员选配上,明确提出优先吸纳网格内的中共党员、村()民小组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基层治理专干等政治素质高、群众基础好、服务意识强的骨干力量,从组织层面为后续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和组织保障。

()织密组织体系,实现网格精细覆盖

在具体实践中,XX镇以村小组、自然村为基础单元,综合考量地理布局、房屋分布、人口规模及邻里关系等现实因素,构建了“社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小组)—微网格党员”的垂直贯通、横向联动的网格党组织体系。截至20259,全镇共科学划分了12个总网格、160个二级网格、896个微网格。其中,城镇社区划分“微网格”210,并创新性地将驻镇学校、政府机关、卫生院等单位独立设置为专门网格,实现了社会单元的全纳管理;行政村划分“微网格”646,确保了治理触角延伸至最末端。在网格员队伍构成上,896名微网格员中,党员占比达到40.70%,()民小组长占比17.11%,这支结构优化的骨干队伍成为党在基层领导治理的“神经末梢”,实现了全镇地域空间和服务对象的网格化服务管理100%全覆盖。

()明晰职能权责,提升闭环处置效能

为确保网格化服务管理不停留于形式,XX镇研究出台了《XX镇提升基层治理质效的四项机制》与《XX镇城乡基层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职责》,系统厘定了网格员的权利与义务。文件明确赋予网格员“信息采集、情况上报、协调建议、监督参与”四项基本权利,并规定了其须履行的“采集基础信息、宣传政策法规、收集社情民意、排查安全隐患、调解矛盾纠纷”五项核心职能。为使制度落地生根,镇党委、政府组织开展了覆盖全体网格员的专题培训7场次,确保每一位网格员都清楚“做什么、怎么做、为谁做”。权责的明晰极大地激发了工作效能。截至9月底,全镇网格员累计开展入户走访4707,通过常态化“敲门行动”,多渠道收集各类问题和诉求406件。这些问题中,矛盾纠纷类234,防灾减灾类35,人居环境类61,民生诉求类63,异常情况报告13件。依托“微网格—二级网格—总网格—镇级平台”的四级流转处置机制,实现了问题的快速响应与闭环管理。其中,97.3%的问题在村级层面通过协商、调解等方式得到就地化解,11件复杂问题上报至乡镇层面协调处理,充分彰显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的治理成效。此外,网格员累计开展各类法律法规及政策宣传300余场次,主持或参与调解邻里纠纷200余起,成为政策的“宣传员”和矛盾的“调解员”。

()聚焦示范引领,探索多元共治路径

为给全镇网格化治理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样本,XX镇选取了XX社区XX村、XX村及XX村委会XX村作为首批“微网格”治理工作试点。在试点工作中,成功探索并创建了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民为主体,专业合作社与龙头企业等多元力量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协同治理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以“党的政策共学、社会发展共谋、平安法治共创、人居环境共治、难题困境共解、基础设施共建、村规民约共守”为主要内容的“七个共”共建共治共享机制,有效激发了村民的自治活力。特别是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结合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创建了“一研判、二通知、三转移”的精准叫应机制,形成了“总网格预警→网格员通知→微网格员喊人→网格户转移”的高效工作链条。同时,通过建立“微网格”微信群,利用“串门子”“款白话”等接地气的方式,使网格员的职责更加清晰、网格运行更加高效,真正用“小网格”撬动了“大治理”。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深层原因分析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标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更高要求,我镇的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仍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瓶颈和深层次问题。

()协同治理机制仍需完善,部门联动效能有待提升

当前,网格化治理的运行在一定程度上呈现“上下通畅、左右不畅”的局面。虽然镇、村、组、户四级指挥体系初步建立,但与公安、市监、城管、自然资源等垂直管理部门之间的横向协同机制尚未完全理顺。各部门基于自身业务需求下派的任务,有时会给网格员带来“多头考核和层层加码”的困扰,存在权力和责任不对等、资源和任务不对称的现象。信息共享壁垒依然存在,各部门业务系统与镇级网格化平台之间缺乏有效的数据接口,导致“数据烟囱”和“信息孤岛”问题突出网格员需要重复填报信息,不仅加重了基层负担,也影响了事件流转和协同处置的效率。这种工作合力不足的状况,制约了从“单兵作战”向“联合作战”的治理模式升级。

()网格员队伍建设面临瓶颈,激励保障体系尚不健全

网格员是基层治理的基石,但队伍的稳定性和专业性建设面临挑战。首先,激励机制不完善,当前网格员多为兼职或志愿性质,物质报酬和精神激励相对有限,待遇激励不足、晋升渠道狭窄等问题,长期看可能影响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其次,专业能力有待提升。面对日益复杂的基层矛盾和群众多元化的服务需求,部分网格员在法律政策理解、矛盾调解技巧、心理疏导方法、应急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XX镇城乡基层治理网格化服务工作的报告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