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思践悟
二、知行合一
三、担当作为
发改局副职领导关于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的研讨发言材料
同志们:
在全国上下满怀信心迈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关键节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于2025年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胜利闭幕。这次全会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之际,也是在“十四五”规划即将收官、“十五五”时期即将开启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不仅为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基层工作者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作为县域发展改革战线的一名干部,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下面,结合我的工作实际,谈几点初步的学习体会和思考。
一、学思践悟,把全会精神内化为不可动摇的政治信念与行动自觉
学习领会全会精神,首要在于深刻把握其核心要义与精神实质,并将其转化为坚定的政治信仰和高度的行动自觉。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内容详尽,提出了一系列新概念、新观点、新论断为新征程上的各项工作提供了理论武装。
首先,要深刻认识“十五五”时期的历史方位。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这一定位精准擘画了我国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坐标。对于XX县而言,这意味着必须跳出“就发展抓发展”的惯性思维,将本县的发展置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宏大场景中去谋划。当前,XX县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城乡融合发展的攻坚期,全会提出的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部署正是破解我县发展瓶颈的“公开讲话”。作为发改部门的干部,在编制XX县的“十五五”规划纲要时,必须以中央的《建议》为蓝本,确保县域规划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将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于每一个指标、每一项任务、每一个项目之中。
其次,要深刻理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持续要求。全会再次强调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任务。虽然关于这一命题的系统论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已有集中体现但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十五五”规划的框架下重申其重要性,意涵深远。这表明,一个科学的五年规划,必须配以高效的治理能力才能落地生根。对于县级政府而言,这就是要求在工作中不断提升制度执行力和治理效能。具体到发改工作,就是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项目审批流程,完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功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让制度优势真正转化为治理效能和发展动能。
二、知行合一,把人民至上理念外化为服务群众的每一件具体小事
全会公报通篇贯穿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要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在发展中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国之称富者,在乎丰民”。对于基层干部而言,最大的“国之大者”就是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贯彻全会精神,最终要落脚到为群众办实事的具体行动上。
一方面,民生项目的谋划要更“准”。发改部门是项目谋划的总枢纽,必须将全会精神融入到项目储备和年度投资计划的编制中。过去,项目申报可能更多关注投资体量和经济效益。现在,则要更加注重项目的普惠性和社会效益。全会强调要“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结合XX县实际,这意味着在规划中要优先布局一批群众需求迫切的公共服务项目。比如,针对县城学位紧张问题,是否可以规划新建一所XX公立学校;针对农村养老服务短板,能否支持各乡镇建设标准化的日间照料中心;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问题,县人民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