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深刻认识“发展根基在优教”的时代内涵
二、准确把握“优教核心在强师”的关键路径
三、自觉践行“强师关键在师表”的根本要求
在XX市2025年全市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在此召开全市教育工作座谈会,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精神,聚焦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核心议题,共同擘画XX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蓝图。刚才,市教育局的负责同志全面汇报了过去一年的工作,多位来自教学一线的校长、教师和教研员代表结合自身实践作了精彩发言,听后很受启发,也深感振奋。大家的发言有思考、有情怀、有担当,充分展现了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辛勤耕耘在全市教育战线上的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离退休老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问候!
过去的一年,是XX市教育事业攻坚克难、砥砺前行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教育系统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总目标,锐意改革,扎实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育质量稳步攀升,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改革创新多点突破。一系列翔实的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24年的统计显示,全市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99.87%,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均达到100%,初中三年巩固率稳定在99.67%的高位,应届初中毕业生升学率高达97.51%,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已提升至97.93%。这些数字背后,是教育公平的底线被牢牢兜住,是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在不断扩大。在硬件建设上,通过实施XX合作、新建XX初中校区等重大项目,累计投入资金1200万元,并另行投入445万元对现有教室进行挖潜扩容,成功新增了1950个学位有效缓解了部分区域的入学压力,让更多的孩子能在家门口上好学。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在座各位以及全市四千多名专任教师的心血与汗水,是大家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再次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看到,站在2025年这个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面对人民群众对“好上学”到“上好学”的更高期盼,XX的教育工作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问题依然存在,教师队伍的结构性矛盾有待破解,教育评价体系的改革还需深化。因此,必须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实举措,深刻思考和谋划XX教育的未来。下面,我围绕会议主题,结合大家的发言,讲三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发展根基在优教”的时代内涵,以更高站位谋划教育事业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一个地方的发展,短期靠项目,中期靠政策,长期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根基在教育。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绝不是一句空话。从财政投入上即可见一斑,根据2024年的部门预算,仅市教育局本级的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就达到了5850.81万元,这笔资金重点投向了改善办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等核心领域。这种“真金白银”的投入,彰显了市里投资未来的决心。进入新发展阶段,必须从以下三个层面,来深刻理解“发展根基在优教”的战略意义。
第一,从服务区域发展大局的高度看,优质教育是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发动机”。当前,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XX市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要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最核心的要素就是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没有一流的教育,就不可能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更不可能吸引和留住一流的人才。一个地方的教育水平,直接决定了其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也决定了这座城市的未来发展潜力和想象空间。因此,办好XX的教育,不仅仅是满足民生需求,更是为XX未来数十年的持续繁荣发展储备最宝贵的战略资源。必须把教育作为最重要的城市“软实力”和最持久的“增长极”来打造。
第二,从回应人民群众期盼的维度看,优质教育是提升民生福祉满意度的“压舱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已经从“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期盼更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孩子能否接受良好的教育,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持续聚焦教育领域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着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差距。去年,XX市通过整合多所学校资源,稳步推进集团化办学,就是为了让优质教育资源流动起来,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共享教育发展的成果。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来抓,让教育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三,从遵循教育发展规律的角度看,优质教育是激发个体生命潜能的“孵化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立德树人,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思想的启迪、品格的塑造和能力的培养。XX市近年来持续推进的“创思教育”教学实践,从高中延伸至初中、小学,进行跨学科一体化探索,其根本目的就在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差异,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成长路径和发展空间。无论是普通高中教育,还是职业技术教育,都应是对学生未来负责的教育。去年在XX职专试点开办的综合高中班,以及探索职业教育“分类分层”育人机制,正是基于这一理念的有益尝试,旨在为不同禀赋和志趣的学生搭建通往成功的“立交桥”。
二、准确把握“优教核心在强师”的关键路径,以更实举措建强教师队伍
办好教育,希望在教师。有一流的教师,才有一流的教育。教师队伍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提升教育质量的根本保证。全市近年来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涌现出了一大批像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