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在XX市庆祝第41个教师节暨加快教育强市建设会议上的讲话VIP免费

提纲:

一、回顾过去

二、审视当下

三、展望未来

四、凝聚合力

XX市庆祝第41个教师节暨加快教育强市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老师们: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在全国上下喜迎新中国成立76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第41个教师节。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欢聚一堂,隆重召开全市庆祝教师节暨加快教育强市建设会议,旨在表彰先进、交流经验,凝聚全市力量,擘画发展蓝图,奋力开创XX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辛勤耕耘在全市教育战线的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和离退休教职员工,致以节日的诚挚问候和崇高敬意!向今天受到表扬的130位“教书育人榜样”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关心、支持XX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刚才,我们一同为获奖代表颁奖,听取了XXXXXX三位同志的感人事迹和心得体会,也学习了XX区和XX中学的先进经验。他们的发言情真意切、催人奋进,生动诠释了新时代人民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光辉形象与责任担当。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春蚕”精神,看到了潜心育人、严谨治学的学者风范,更看到了开拓创新、追求卓越的时代追求。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正是以他们为榜样,共同构筑了XX教育事业发展的坚固基石。

一、回顾过去,成就斐然,教育事业根基愈发坚实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和城市发展的战略支撑。近年来,我们持续加大投入,深化改革,全市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向上、整体跃升的良好态势。

一是教育投入保障持续增强,发展基础更加牢固。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投入优先保障教育投入。根据预算报告,2025年全市教育部门预算总额已超过30亿元,其中市本级教育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保持在较高水平。真金白银的投入,转化为一所所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学校、一条条塑胶跑道、一间间智慧教室,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我们聚焦群众“上好学”的迫切需求,大力推进学位建设工程。2024,全市新增优质学位12060;2025,我们计划再推动7个重点项目建成投用,新增公办学位超过8000,有效缓解了部分区域的入学压力。

二是教育综合改革纵深推进,发展活力更加充沛。我们深刻认识到,改革是破解教育发展难题的关键一招。面对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挑战,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集团化办学改革,目前已实现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100%纳入集团化管理。通过“名校+新校”“强校+弱校”等模式,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不断扩大,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正在有效缩小。我们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日益广泛,“智慧招生”等便民举措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

三是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育人能力更加过硬。强教必先强师。我们大力实施“XX强师”和“优才”计划,近三年累计引进各类优秀教育人才超过2200,为教师队伍注入了源头活水。同时,我们高度重视本土教师的培养与发展,通过实施“星火计划”等项目,先后选派778名骨干教师深入基层学校交流帮扶,有效提升了薄弱学校的教学教研水平。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正在加速形成。

四是立德树人成果不断涌现,教育质量更加卓越。全市教育系统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五育并举”,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我们的学生在各类舞台上绽放光彩,去年XX中学的学生在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勇夺金牌,实现了我市乃至我省在该奖项上从“0”到“1”的历史性突破。此外,在科技创新、体育竞技、艺术展演等领域,XX学子同样捷报频传,充分展现了全市素质教育的丰硕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更凝结着全市数万名教育工作者的心血、智慧和汗水。实践证明,XX的教师队伍是一支靠得住、战得胜、堪当重任的优秀队伍!

二、审视当下,使命光荣,深刻把握教育强市的时代内涵

当前,XX正处在加快建设XX核心引领区和全面打造“六个之城”的关键时期。这是一个承载着重大历史使命的战略机遇期,也是一个对各领域工作提出更高要求的严峻挑战期。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教育就是抓民生,抓教育就是抓未来。建设教育强市,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要求,更是支撑XX未来发展的战略抉择。

建设教育强市,是服务XX核心引领区建设的战略基石。XX核心引领区的建设,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关键靠人才支撑。一流的城市需要一流的教育,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的人才、吸引一流的人才。当前,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我们面临着“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结构性就业矛盾。这从根本上反映了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结构性偏差。因此,必须把教育作为先手棋,加快构建与城市发展定位相匹配、与产业体系相衔接的现代教育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建设教育强市,是打造“全龄宜居幸福之城”的核心要素。“六个之城”的建设目标,归根结底是为了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之一,关系到千家万户的期盼。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的需求已经从“有学上”转变为“上好学”。根据预测,2025,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总数将接近47万人,这对教育资源的供给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顺应这一趋势,持续扩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在XX市庆祝第41个教师节暨加快教育强市建设会议上的讲话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