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政策连续稳定
二、圆满实现各项目标要求
三、普遍选出了“双强”型带头人
四、遴选视野进一步扩大
五、对上对下负责融合统一
一、坚持超前谋划
1、调研摸底先行
2、经济审计先行
3、化解矛盾先行
4、调整班子先行
二、坚持有序推进
1、组织领导到位
2、宣传引导到位
3、分类指导到位
4、检查督导到位
三、坚持依法依规
1、严把业务培训关
2、严把资格条件关
3、严把程序操作关
4、严把民主选举关
四、坚持主动应对
1、突出严肃纪律
2、突出重点防范
3、突出全程监督
4、突出接访息访
一、实施星级化管理
二、试行职业化培养
三、加强规范化建设
四、开展品牌化创建
五、采取百分制考核
全市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调研报告
——竞争有序成效显著
——全市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调研报告(上篇)
我市辖xx个乡镇(街道),xx个村(社区)。截至目前,共有xx个村(社区)党组织如期完成换届选举,xx个村(社区)因整体拆迁等原因延期换届,完成换届率xx%。总体上看,全市村(社区)党组织集中换届工作圆满平稳完成,实现了选优配强班子、激活组织活力、推进发展稳定的换届目标。
一、坚持政策连续稳定,村(社区)党组织换届明确了新导向
目前,基层党组织换届主要有“公推直选”、“两推一选”和常规选举三种方式。“公推直选”,先由党员、群众在公推会上选举推荐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然后采取直接选举的办法选举委员、书记、副书记;“两推一选”,先由党员、群众代表选举推荐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再采取间接选举或直接选举的办法选举;常规选举,先由上届委员会根据多数党员的意见确定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再采取间接选举的办法选举。其中,直接选举,指由党员直接差额选举委员、书记、副书记;间接选举,指由党员先差额选委员,由委员等额选书记、副书记。这次换届,市里统一要求,要总结以往换届成功做法,处理好工作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政策连续与严肃的关系、操作科学与稳定的关系,原来在2010年村党组织换届采取公推直选的村,原则上继续采取公推直选方式,对选情复杂的村也可采取“两推一选”等办法进行。据统计,目前已完成换届的1661个村(社区)中,1517个村采取了“公推直选”方式,占91.3%;141个村采取“两推一选”方式,占8.5%;3个村采取了常规选举方式。换届中,各县区、各乡镇坚持尊重历史衔接、尊重村情实际,不拍脑袋决策、不定具体指标,不划杠杠要求,不来回“翻烧饼”,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因村而异、因村制宜,不搞“一刀切”,候选人参与竞选的积极性高,但选举过程紊而不乱,整体换届工作平稳有序,舆情把控及时高效,换届中市级共受理群众来信、来电和来访32件次,是上届信访量的60%,没有发生过到市10人以上集访、闹访、缠访事件。
二、圆满实现各项目标要求,村(社区)党组织班子结构得到了新优化
换届中,通过规定合理的竞职条件、科学的选拔方式、较广的选拔范围、适度的差额比例,为基层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创造了条件和机遇。本次换届共选举产生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7423名,平均年龄43.3岁,其中35岁以下的1175名,占总数的15.8%;45岁以下的3525名,占总数的47.5%;55岁以上的1236名,占总数的16.7%,实现了以45岁左右为主体、老中青相结合的村(社区)党组织班子年龄梯次的换届目标。新一届班子成员的学历层次较上届有所提高,其中研究生26名,比上届增加19名,大学本科808名,占总数的10.9%,大专以上学历的共有2350名,占总数的31.7%。本届还选举产生女性委员1970名,实现了每个村(社区)党组织班子至少有1名女性委员、党员妇代会主任100%进村(社区)党组织班子的目标,极大地改善了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成员的性别比例。通过换届,全市村(社区)党组织班子的整体结构明显得到优化,战斗力凝聚力和组织活力进一步增强,为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层组织基础。
三、普遍选出了“双强”型带头人,基层科学发展增加了新活力
换届始终坚持注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选任原则,按照“双强”标准配班子,把具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的党员作为村党组织书记选配的必备条件。换届后,选举产生的1659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属“双强”型的带头人1629名,占总数的98.2%;大专以上学历的639名,占总数的38.5%;新一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3.3岁,其中45岁以下的781名,占总数的47%,连续两届保持了以45岁左右为主体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特别是在农村,这次换届选举产生的1412名村党组织书记平均年龄43.5岁,其中40岁以下的305名,占21.6%;45岁左右的943名,占66.8%;55岁以上的164名,比上届降低了64.2%,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年龄老化的问题得到了根本控制。其中新任村书记288名,占全市村党组织书记的20.4%,平均年龄40.5岁,为农村带头人队伍输送了一批新鲜血液。村党组织书记“双强双带”(领导发展能力强、做群众工作能力强,带头创业致富、带民共同致富)能力进一步增强,1412名村党组织书记中,属于本地致富带富能人和返乡创业人员的共1079名,占76.4%,比上届提高了14.5个百分点;“双强双带”型带头人占全市村党组织书记的98%,比上届提高了11.2个百分点,“双强双带”型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进一步壮大,成为我市强村固基、推动农村小康建设的强劲力量。
四、遴选视野进一步扩大,基层干部队伍整体水平有了新提高
这次换届中,各县区在拓宽选人视野上大胆创新,积极鼓励支持本村(社区)致富带富能人、优秀退伍转业军人、返乡创业党员参与竞选,同时打破地域、身份、年龄等限制,动员、鼓励和支持县乡机关中的优秀中青年干部和优秀党员大学生村官报名参加换届选举,部分县区乡镇还出台文件政策,消除机关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参选的后顾之忧。新当选的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中,本地致富带富能人4148名,优秀退伍转业军人502名,返乡创业人员450名,大学生村官410名,机关企事业单位派选人员539名。选举产生的1659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中,除本地致富带富能人和返乡创业人员外,优秀退伍转业军人148名,大学生村官45名,机关企事业单位派选人员132名。以上新任委员和书记、副书记产生的“五种来源”,使党组织班子遴选的视野进一步扩大,党组织班子成员阅历进一步丰富,充分体现了市委重品行、重实绩、重公认、重基层的选人用人导向和坚持五湖四海、不拘一格选人才的选任原则。
五、对上对下负责融合统一,基层党员干部作风有了新转变
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村(社区)党组织班子,普遍经过了竞职演说、群众答辩和公开承诺的民主洗礼和考验,每一名新任委员和书记、副书记都在思考“群众选我为什么、我为群众干什么”的问题,群众观念明显增强,工作作风主动改进。他们在工作中也直接感受到群众的信任,为民办事腰杆更硬了,开展工作劲头更大了,带领致富的信心更足了。换届后,我市采取市县联动的方式,迅速开展新班子履职能力提升集中培训工作,组织开展了第二轮全面小康“承诺、践诺、评诺”活动,使新班子进一步提高了岗位认知能力,明确了工作思路,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任期目标和年度实施计划,并与党(工)委签订目标责任书,在第一时间向党员群众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三诺”活动的开展,既统一了思想,又鞭策了干部,新班子和书记感受到承诺的新责任、践诺的新压力、评诺的新动力,自觉将工作重点落在服务发展、服务民生、服务群众上,真正做到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有机统一,全市农村(社区)因换届呈现出了新局面、新气象。
细致扎实措施得力
——全市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调研报告(中篇)
随着全市小康社会建设步伐的加快和经济社会改革的深化,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县区充分认识到这次换届选举工作的重要性,把换届工作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把握关键,与时俱进,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加强领导、发扬民主、依法办事、维护稳定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采取了有力措施,既使选举工作圆满顺利完成,又使村(社区)党组织换届成为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激发活力、增强干劲的过程,进一步夯实了党在农村和城市基层的执政基础。
一、坚持超前谋划,做好“四个先行”,夯实换届工作基础
紧盯“农村宗族势力强、社会矛盾纠纷多、法律法规意识弱”等影响换届的突出问题,坚持把调研摸底先行、经济审计先行、化解矛盾先行、调整班子先行作为抓好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的切入点和着眼点,超前谋划,周密实施,为全市村(社区)换届工作积累经验、打下基础。
1、调研摸底先行。年初,在2012年党内统计的基础上,结合基层党组织“分类定级、晋位升级”工作,采取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方式,对全市基层组织进行拉网式调研,做到了“两委”班子现状、党员队伍情况、干部来源和后备干部情况、村情社情和民情民意“四个摸清”,并对部分较弱的党组织进行了重点排查,有针对性地做好预案,为换届工作打好基础。赣榆县成立5个县级调研组,各镇成立70多个调研小组,对全县463个村(社区)进行摸底调研,共排查出重难点村36个、矛盾隐患70多个,并建立了重难点村动态管理档案。云台山景区云台山街道重点对党员的组织关系和是否受过刑事处罚情况进行认真调查,街道监察室分别到新浦区检察院、市公安局、新南街道办事处、云台派出所等部门,对有关人员进行调档核查。
2、经济审计先行。针对村(社区)换届中群众对村务财务高度关注的问题,为了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同时防止借换届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打造良好的换届环境,各县区在市统一部署下,实行先审计后选举。在换届前期,由各县(区)委组织部指导,乡镇(街道)组织专门的“三资”清理督查组深入各村(社区),进行现场指导,对各村(社区)内部的资金、资源、资产进行全面清查,登记造册,确保换届工作清清白白,不留尾巴。新浦区花果山街道抽调街道审计中心、经管站及熟悉业务的精干力量12人组成审计组,7月初开始对各村从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的财务情况进行审计,及早掌握村级班子成员经济责任情况,审计结果与换届选举资格直接挂钩,防止带病选举情况发生。
3、化解矛盾先行。对排查出的选情复杂的村(社区),坚持先化解、后换届,提前派驻工作组一村一策、因村施治,及时化解矛盾,解决相关问题,力求以和谐稳定的局面迎接村(社区)党组织集中换届。海州区62个村(社区)在6月份就召开村(居)民议事会,集体研究并解决了可能影响换届平稳进行的120多个重点难点问题,把各类矛盾化解在换届选举之前。连云区升级改造34个党代表工作室,打造成为“群众情绪疏导室”,让228名党代表每周2天驻室坐班,并为每个党代表工作室开通联络“热线”,24小时受理群众诉求,耐心倾听、引导劝解有负面情绪的群众,有效调节和控制换届过激情绪。
4、调整班子先行。对于组织软弱涣散、不具备换届条件的,坚持先整顿、后换届,集中开展整顿转化活动,并通过机关干部下派、能人跨村选派等方式,加大不胜任现职村党组织书记调整力度,换届前全市共对53名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了调整,力求以团结稳定的班子迎接村(社区)党组织集中换届。连云区通过领导干部“扎根蹲点”等形式,深入调查现任村(社区)党组织班子在党员群众中的公信度、工作实绩及个人在德能勤绩等方面的表现,认真研究需要留任、调整和新进人选以及可能影响换届的“重点人头”,云山街道、高公岛街道及时调整了相对薄弱的李庄村和柳河村党组织班子,提前选派机关事业单位得力人手参加竞选,有效排除了稳定隐患。
二、坚持有序推进,落实“四个到位”,强化重点举措落实
村(社区)党组织集中换届,是一项程序性很强的工作。各地都能突出重点环节,抓好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整个换届工作平稳有序,真正取得实效。
1、组织领导到位。市县乡成立了村(社区)党组织集中换届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由党委组织领导,组织部门牵头协调、具体指导,其他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将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纳入党建工作百分制考核和书记“三级联述联评联考”重要内容。坚持“书记抓、抓书记”,各县区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挂帅、亲自过问、靠前指挥,听取工作汇报,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与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签订换届责任书,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实行分片包村工作制度,各县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分片联系乡镇(街道),乡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分片包村(社区),村(社区)干部包户,其中选情复杂的村(社区)由乡镇(街道)主要领导具体负责,帮助指导制定工作方案、督查工作落实、解决实际问题。
2、宣传引导到位。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是凝聚党员群众、体现党领导的重要抓手。各地坚持把宣传发动贯穿换届工作始终,精心制定宣传工作方案,充分利用广播、标语、互联网、橱窗公告、村民手机报以及电话通知等行之有效的方法,广泛宣传换届工作的政策和要求,做到领导干部、指导人员、乡镇干部、村选委会成员、党员群众等“五个明白”,积极引导党员群众依法、民主、有序参与换届选举工作,营造了良好的选举氛围。连云区搭建“一键通”信息发布平台,整合连云新农村在线、手机党建信息热线、村居手机报和示范点数字服务平台等资源,在首页设置村(社区)党组织换届信息专栏,开通换届“疑难问答”、“意见建议”、“投诉受理”信箱,引导群众的舆论“导向”。
3、分类指导到位。这次集中换届,各地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一县一策”、“一乡一策”、“一村一策”制定方案,不搞“一刀切”,确保换届实施方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同时,坚持分类指导、分类推进,区别不同村情,因村制宜,逐个分析排队,把握换届节奏。东海县从8月15日到月底,分三批,每批5天左右时间,分批组织换届。其中第一批为206个先进村,是指村情稳定,能够顺利完成换届,实现组织意图的村;第二批为117个中间村,是指经过精心组织能够顺利完成换届、但不一定实现组织意图的村;第三批为23个薄弱村,是指选情复杂、换届容易出现问题的村。通过先易后难,在先进村换届上取得实战经验的基础上,再集中精力、人力、物力进行集中攻坚,专门解决问题村,确保了全县换届平稳顺利。
4、检查督导到位。开展督导检查,推动解决问题,是抓好工作落实、体现党的领导的重要方法。这次换届中,市、县(区)共组建了换届工作巡视组或督查指导组639个,开展督查2787次,加强与基层联系沟通,及时掌握换届进度,指导解决相关问题。建立了市级周报和县级日报制度,各乡镇(街道)每日下午向县(区)委组织部、各县(区)每周周五下午向市委组织部及时上报换届进展情况,第一时间掌握换届进度和舆情动态,确保了村(社区)党组织换届工作有步骤有计划地顺利推进。赣榆县要求各督查指导组做到“四个参与”、“四个必到”,即“参与方案制定、参与业务培训、参与资格审查、参与组织考察”,“镇动员大会必须到场参加、公推大会必须到场巡查、镇党委票决会必须到场列席、党员直选大会必须到场指导”,全程掌控,确保不出偏差。
三、坚持依法依规,严把“四个关口”,确保选举合法有效
开展村(社区)党组织换届选举,坚持依法依规办事是保证。今年的村(社区)党组织集中换届,各地准确把握、认真执行各项政策法规和程序要求,确保换届工作依法依规有序推进。
1、严把业务培训关。针对各乡镇(街道)组织委员变动大、新手多、业务不熟、经验不够的现实情况,各县区通过编印下发指导手册,认真开展了县乡两级换届业务培训,切实做到选举操作人员培训全覆盖,力求使换届选举工作人员做到熟悉选举程序、办法和步骤,提高了他们换届选举有关政策理论水平和依规操作能力。东海县开展组织委员换届业务专题培训后,随即进行闭卷考试、现场解析和互动讨论,解决了一些疑惑和具体问题。换届期间县委组织部开通换届选举qq群,部内人员每天在线接受基层业务咨询,力争共性问题共同解决、个性问题互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