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残疾人精准脱贫调研报告VIP免费

提纲:

一、残疾人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

二、我县扶贫工作的措施和成效

1、落实工作责任

2、选好帮扶项目

3、突出就业创业

4、实行政策聚焦

三、残疾人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四、加强我县残疾人扶贫工作的建议

1、要在“扶志、扶智、扶业”上下功夫

2、统筹安排好扶贫的项目和资金

一、东闸水村脱贫帮扶工作主要成效

  (一)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二)扶贫特色产业稳步发展

  (三)扶贫政策全面落实

  (四)三基建设全面强化

二、主要做法与经验

  (一)精准落实责任

  (二)精准谋划思路

  (三)精准帮扶措施

三、当前东闸水脱贫现状分析

  (一)致贫原因复杂

  (二)收入渠道单一

  (三)空心村现象加剧

  (四)产业发展资金缺乏

四、今后一个时期的帮扶对策及建议

1、发展乡村旅游

2、发展特色农产品

3、提升贫困户内生动力

一、基本情况

二、问题

1.从调研情况来看

2.社区对残疾人事业方面的法律法规

三、原因分析

四、几点建议

残疾人精准脱贫调研报告

一、残疾人扶贫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县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围绕省市工作部署和全面小康建设,突出改善残疾人生活,务实推进残疾人脱贫攻坚。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从“十三五”初的8060户减少到目前的2832户,残疾人的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改善。

二、我县扶贫工作的措施和成效

1、落实工作责任,强化考核管理

始终坚持把残疾人脱贫攻坚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在抓好各项帮扶措施落实的同时,努力细化目标,健全管理,强化责任,确保脱贫攻坚任务的如期完成。持续把残疾人小康建设纳入县委、县政府年度工作综合目标进行考核,强化各级、各相关单位做好残疾人脱贫攻坚的责任。将建档立卡残疾人帮扶任务分配到机关干部,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要求帮扶工作有计划、有项目、有措施,坚持不脱贫不脱勾。在小康指标考核中,进一步突出残疾人之家创建、创业就业、低收入户脱贫、无障碍建设、精准康复等关键指标和重点任务的实现情况,使导向更加明确,发力更加精准。

2、选好帮扶项目,落实脱贫措施

增加困难残疾人家庭收入,是脱贫攻坚的关键举措。近年来,我立足本地实际,根据每一位残疾人的残疾程度、特长以及从业创业需求,筛选适宜、稳定、可靠的帮扶项目,努力让更多的残疾人家庭有持续、稳定的收入。全面推动光伏发电项目建设,落实建设光伏项目的残疾人家庭596户。此外,还选择推广了电商、养殖、手工编织等一批适宜残疾人从事的扶贫项目,投入扶持资金26万元,290户残疾人家庭从中收益。通过制度化推进基本家电圆梦项目,每年向低收入残疾人家庭捐赠电视机等基本家电1600余件;慰问特困残疾人户500余户。

3、突出就业创业,促进残疾人增收

以培训促进创业就业。开展形式多样的技能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今年已累计举办残疾人方便易学的电商、养殖、柳编、电子等专业技能培训班4期计培训144人,辅助性就业岗前培训200人;积极组织参加上级培训、鼓励扶持社会力量参与残疾人技能培训工作,多渠道提高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以优化服务带动创业就业。实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开展常态化的需求对接服务工作,推进残疾人就业,主动与县内企业对接,承接劳动强度弱、技术含量低的后道工序,帮助100多名下肢、言语残疾人从业,建立残疾人就业服务基地;鼓励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投身电商、手工艺品编织,在电商平台上发布各类产品和服务信息,实现居家创业;培植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培养帮助残疾人创业增收;认真组织参与各类就业推进活动,为残疾人创造更多就业机会;选择购买中介机构服务,与新淮人力资源公司合作,探索开展帮助残疾人就业服务新模式,取得良好开端。以平台建设推进创业就业,重点突出残疾人之家、辅助性就业场所、就业基地等的平台建设工作,努力满足不同类型、不同残疾程度对就业服务的需要,积极为残疾人提供就近就便的就业服务。巩固提高按比例就业。把按比例正规就业作为就业服务的重要方面,坚持把就业服务工作融入到就业年审、保障金征收的过程中,着力推进各类社会组织吸纳残疾人就业。今年已完成残疾人就业331名,共建成残疾人之家22个,建立县级残疾人就业创业示范基地3个。

4、实行政策聚焦,强化托底保障

整合多个方面扶持帮助残疾人的政策,解决基本保障问题,全面提高残疾人的综合保障水平,以政策强化基本保障。先后出台残疾人两项补贴、精准康复、危房改造等实施方案,确保应补尽补、应享尽享。以政策驱动创业就业。认真落实相关扶持、鼓励残疾人就业创业的各项政策,调动各方面安排残疾人就业的积极性,促进残疾人多形式、多渠道就业。先后出台了达比例、超比例奖励、创业扶持、辅助性就业与残疾人之家补贴等多项政策,并落实各项扶持补贴资金。扶持鼓励残疾人创业就业的政策体系已初步形成,在促进残疾人创业就业方面的效应逐步显现。以政策落实困难救助,通过制度化开展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就业残疾人特殊人生保险、重度残疾人住院患者“先诊疗、后付费”等,着力解决残疾人特殊困难、意外救助等问题。

三、残疾人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我县残疾人扶贫工作虽然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的,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

一是对残疾人扶贫基地的扶持力度不够。如残疾人×××,是特禽养殖大户,虽然通过县残联的推动和其自身发展的需要,带动了周边不少困难残疾人家庭从事特禽养殖,增加了收入,但到目前为止,通往他家养殖场的道路依然是泥泞小路,给很多来参观和洽谈项目的残疾人造成很大不便,制约了当地贫困残疾人脱贫步伐。

二是不少贫困残疾人思想保守。走访调研中发现,多数贫困残疾人文化素质不高,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甚至有些贫困残疾人不以贫困为耻,反以贫困为荣,感觉戴上了贫困的帽子就可以享受国家一系列扶持优惠政策,心理上存在被扶持的优越感。部分贫困残疾人就业观念严重落后,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择业标准与自身素质能力极不相符。如各乡镇“残疾人之家”想方设法找来辅助性就业项目,但很多残疾人觉得赚钱少,不愿意到那里就业。

三是残疾人就业和培训渠道狭窄。目前全县残疾人就业和培训工作几乎完全依赖县残联一个部门在进行,而县残联又因工作人员有限,导致残疾人就业和培训工作很难达到科学化、系统化、规模化的要求,从而制约有就业意愿的残疾人顺利就业。

四是社会参与扶贫的氛围不浓。一些企事业单位不愿意接纳残疾人就业,对扶持贫困残疾人就业创业兴趣不浓,对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政策置之不理,从而严重挫伤了残疾人就业创业的积极性。

四、加强我县残疾人扶贫工作的建议

1、要在扶志、扶智、扶业上下功夫。不能仅靠给钱给物来帮扶贫困残疾人,要加强宣传引导,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交流谈心、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了解贫困残疾人的思想,帮助其克服消极的思想情绪和“等、靠、要”的惰性心理,积极鼓励其增强信心,树立自信,引导贫困户自力更生,勤劳致富。要重视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要把残疾人就业培训工作纳入各级各类就业培训中,有针对性、切合实际地为残疾人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要挖掘适合各类残疾人从事的就业项目,充分发挥项目的主导作用,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的残疾人尽可能提供相对稳定、安全的就业岗位,就业项目。

2、统筹安排好扶贫的项目和资金。要加强扶贫项目和扶贫资金的整合力度,打破行业、部门限制,在各部门专项资金总量原则上不减少的同时,合理整合财政、农业、工商业等方面扶贫资金,集中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倾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形成工作合力,出台激励措施,引导企业吸纳残疾人就业,夯实企业的责任,打牢企业与残疾人之间利益链接链条,使残疾人能够多渠道就业增收。要加大科技扶贫、智力扶贫、文化扶贫的力度,要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为残疾人开展技术培训指导,提高残疾人的综合素质。打好残疾人扶贫工作的组合拳,确保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二不愁、三保障”的目标,残疾人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达到全县平均水平,消除绝对贫困。

残疾人精准脱贫调研报告

按照《晋城市大数据应用局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实施方案》要求,领导班子成员要深入开展调研,真正沉下去摸清底数、掌握实情,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结合自身分管工作,围绕我局联系点的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我到我局扶贫帮扶村——陵川县马圪当乡东闸水村开展调研,并与谋划明年工作结合起来,在实地调研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根据市委深入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部署,2015年,市大数据应用局(机构改革前为晋城市人民政府信息化管理办公室)帮扶联系陵川县马圪当乡东闸水村。四年多来,特别是大数据应用局组建以来,我们始终把帮扶工作牢牢抓在手上,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市委精准扶贫总体部署要求,把脱贫攻坚帮扶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突出问题导向,因地制宜,精准施策,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脱贫帮扶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全村15户贫困户全部摘帽,基本实现了稳定脱贫,巩固提升工作不断向纵深推进,交出了脱贫帮扶工作的大数据答卷。

一、东闸水村脱贫帮扶工作主要成效

东闸水村位于陵川县东部山区,距离县城约20公里,距离乡政府所在地约35公里。登记人口为2060人,常住人口918人;适龄健康劳动力25人,其中12人县外务工,7人县内务工,6人务农。村里共有耕地261亩,林地6000多亩。这里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基础设施极其落后,属于典型的偏远山区。当地群众口里常说的“出门就是山,地无三尺宽,种啥长不住,山猪把地翻,养啥看不住,豹子常来转”,就是该村的真实写照。

2015年,该村共有贫困户1554人。通过实施帮扶行动,目前村里15户贫困户已全部实现摘帽脱贫,主要工作成效如下:

(一)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显著。

我们以改善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为出发点,以优先解决水、电、路为等基础设施瓶颈制约为突破口,积极开展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危房改造和环境整治等工作,通过积极协调争取,借助磨河水源地工程建设的东风,在各方帮扶力量的支持下,东闸水村基础设施有了极大提升。2016年,村里有了移动信号,户户接上了自来水;2017年,村里通上了宽带网络,打开了村里对外网络通讯的大门,并建成了村级组织办公楼、村民活动室和第一个驴友驿站;2018年,对通向村里的道路进行整体改造提升,由3米宽的村道提升为4.5米的公路,极大的方便了与外界的沟通及联系,同时对村里的小路、公共区进行了硬化;2019年,我局又协调数万元资金,对道路沿线进行了绿化和美化,并开办了爱心扶贫超市。

通过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群众出行难、吃水难、通讯难等问题得到明显改善,进一步破除村里的发展瓶颈,夯实了发展基础,增强了发展后劲。

(二)扶贫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在帮扶过程中,我们牢固树立扶产业就是扶根本的思路,把产业扶贫作为着力点,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和山地、林地资源,积极引导各贫困户发挥特长优势,根据各自情况甄选适合自己的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同时大力发展集体产业,努力培育特色产业提升农业产值,增加集体收入,做好产业扶贫大文章,以此实现农民增收,集体增效。目前,已发展117亩干果经济林(管护中)、16亩白皮松(管护中,属集体产业)。农户胡社群种植了10亩黄芩,并养蜂4箱,养牛4头,年可实现增收6万元;农户武发展养殖黑山羊100余只,年可增收5万元;农户武国胜养牛20头,年可增收5万余元。此外,该村山林中有漫山遍野的野生连翘,我们组织村民采摘后一部分联系药商收购,常住户每户可增收3000元以上,一部分加工成连翘茶,经筛选包装后统一对外销售,目前已初步见效,预计今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万元。同时,我们依托晋城在线门户网站和政务新媒体矩阵,加大当地旅游资源宣传推广力度,加快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搭建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通过发展产业,有力地增强了该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巩固了脱贫帮扶成果。

(三)扶贫政策全面落实,政策兜底应享尽享。

我们始终把落实国家、省、市、县各项扶贫政策作为帮扶工作的重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残疾人精准脱贫调研报告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