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机制不断完善
(二)特色平台加速构建
(三)数实融合纵深推进
二、主要问题
(一)数字产业核心实力不强
(二)产业数字化转型力度不足
(三)数字化要素保障有待完善
三、意见建议
(一)强化顶层设计
(二)深化数实融合
(三)突破要素瓶颈
关于全区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主任、各位副主任:
根据2025年区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安排,区人大财经委调研组在分管副主任带领下,就全区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8月起,调研组实地走访了X、X、X、X、X、X等重点企业,听取企业意见建议,了解企业在数字产业创新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等情况;组织召开座谈会,听取区经信局、区商务局、区经开区管委会、X公司等部门对数字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区政府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从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等方面着手,不断放大数字经济叠加、倍增作用,实现数实融合赋能提质增效、数据要素价值红利持续释放,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有力推动普陀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发展机制不断完善,产业增长动能强劲。组织体系立体化构建。制定出台《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施方案》,成立“1+8”专班体系,锚定向“高”攀升、向“融”提效、向“新”进军三大主攻方向、八大攻坚行动,通过“专班统筹+清单推进”模式,推动数字经济创新提质各项任务高效推进。规划政策精准化供给。编制完成《数字经济发展五年规划》以及全省首个县域《“北斗+”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促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措施》,明确海洋数字产业、人工智能等发展方向。总量指标跨越式提升。“十四五”期间,全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升至1.4%,实现年均增长12.1%;核心产业营收增至14.7亿元,实现年均增速高达26%。今年上半年,全区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7.4亿元,同比增长36.3%。
(二)特色平台加速构建,产业集群效应初显。平台格局加速成型。系统构建数字经济产业平台体系,3个建成平台(X、X、X)运营良好;3个在建平台(X、X、X)进展顺利;N个共享平台(X等)活力持续释放。重大项目招引有力。围绕“数字海洋”持续强链补链,落地X、X等重点项目12个,目前X项目已完成厂房装修和设备调试,预计9月底前投产;芯干线第三代半导体项目一期工程已进场装修,预计10月份投产。要素支撑持续增强。完成通信网和政务网全光化改造,实现住人岛屿光纤全覆盖、全区5G网络全域覆盖;前瞻布局算力基建,普陀“芯灵镓园”一期项目(1200P)预计年底建成运行。
(三)数实融合纵深推进,产业转型成效显著。制造业“智改数转”加快提速。累计培育未来工厂、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标杆示范53项。正山智能获入选全市首家省级未来工厂、中远海运重工入选全省首批智能工厂、中创海洋入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产业数字化“三个全覆盖”稳步推进,2024年完成155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1.0改造,今年率先全市完成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1.0改造25家,2.0及以上53家。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活跃。电子商务蓬勃发展,2024年实现网络零售额45.21亿元,同比激增59.6%,增幅位列全省第3位。累计建成电商直播式“共富工坊”8家,今年实现网络零售额突破1亿元。国际水产城电商园区获评全市唯一“省级电商产业示范基地”;展茅农创项目入选全市唯一2024年农村直播电商优秀案例。渔农业数字化特色鲜明。建成全球海洋渔业大数据服务平台,实现渔船精密智控,入选工信部信创应用创新典型解决方案。立足海洋资源优势,打造“浙里钓”“普渔乐”“数智普陀”“船舶智造e建通”等特色应用场景,在渔船监管、海钓服务、渔业支付、船舶产业协同等方面取得实效。
二、主要问题
(一)数字产业核心实力不强。数字经济产业存在数字产业化规模小、产业数字化比重低,核心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4%)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3%),缺乏产业领军的龙头企业和营收超十亿级的旗舰项目,牵引带动能力不足。海洋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新兴产业尚处于培育期,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群优势。
(二)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