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三五期间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一)城镇功能更加完善
(二)农业农村加速发展
(三)社会事业稳步推进
(四)生态环保常抓不懈
二、影响xx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不利因素
1、地理环境的影响
2、自身原因
3、基础设施不够完善
(二)有利因素
1、xx有红色文化基础
2、xx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三、“十四五”规划期间发展目标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二)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
(四)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显著提高
(五)社会事业发展均衡
(六)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改善
(七)文化旅游工作实现突破
四、“十四五”重点推进项目、重大事项发展思路
(一)以油茶产业为主导
(二)以贵黄高速匝道口为中心
1、以贵黄高速匝道口为中心
2、以幸福新城为中心
(三)以乡村振兴为契机
1、推进公共事业发展
2、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3、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工作
4、推进土地合法管理使用
5、推进城镇治理工作
(四)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抓手
1、文化教育体育事业
2、卫生事业
3、社会治理
五、相关意见建议
(一)强化指导力度
(二)加大政策、项目和资金扶持力度
x镇关于“十四五”期间发展的基本思路
xx镇位于xx县最北部,面积xx平方公里,辖x个行政村x个居委会,人口x人,耕地x万亩,林地x万亩,人均耕地面积x亩,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乡镇。xx镇属丘陵地带,平均海拔xx米,最高峰为者高大坡,年平均降水量为x毫米,年平均气温x℃,年日照对数为xx小时,具有显著中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距xx县城x公里,距xx公里,与xx相邻,x县道贯穿境内,xx高速途径xx并在境内开设匝道口、建设高速延伸段直达xx县城,交通发达,地理条件优越,素有xx北大门之称。
一、十三五期间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一)城镇功能更加完善。十三五以来,xx镇聘请专业团队进行规划设计,突出xx特色,着力打造乡镇城镇建设升级板。以幸福新城的建设为载体,以便民利民服务中心、市政广场、山体休闲公园,移民安置点、路网建设为主体,进一步完善城镇路网、给排水、绿化、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电力设施等基础配套设施,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小城镇,加快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率。目前,设计并完成5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广场、2000平方米的便民服务中心、52亩山体休闲公园、市政主次干道、人行步道、污水处理管网、生活垃圾转运系统、绿化树、垃圾箱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
(二)农业农村加速发展。一是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实施农村公路组组通项目13.38公里、户户连项目39.26公里、公路建设撤并建项目16.1公里。修建村民活动广场29个自然寨、3.45万平方米;完善路灯10个自然寨293盏;改坝54个自然寨、4.8万平方米。完成55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镇65个村民组83个自然寨已全部完成安全饮水工程,新民水库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二是农村产业发展迅速。养殖业方面:5万羽蛋鸡养殖场1个、现存栏1.2万羽;建成生猪养殖场2个(黔聚园养殖场和同心养殖场);贵州众志鹏缘肉牛养殖场1个。种植业方面:建成500亩农业产业坝区一个;镇所辖四个村均建有百亩以上蔬菜种植示范基地(豇豆种植728亩、辣椒种植120亩);建成50亩以上烤烟种植基地7个、种植面积1250亩;刺梨种植12600亩(其中300亩以上的刺梨种植基地5个);葡萄种植基地1个,种植面积100亩;建成油茶种植基地一个,种植面积1100亩,年产油茶果160吨,按照县委县政府“xx油茶看xx”发展定位,目前全镇万亩油茶基地建设项目已正式启动,项目实施后,xx将建成以乐邦为中心、以沙坡寨至乐邦四组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3个村发展多个200以上相对集中连片的油茶产业基地,在xx全镇形成“一带多基地”的1.5万亩油茶种植产业布局。
(三)社会事业稳步推进。一是扎实开展精准扶贫。截止2018年11月底,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33户3136人,通过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以及教育医疗住房等帮扶措施精准施策,已脱贫854户2949人,未脱贫79户187人,贫困发生率从25.99%降至1.55%。二是不断完善保障体系。全镇贫困户参合率100%、贫困家庭医生签约率达100%、无劳动能力困难群众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贫困户参保率达100%。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控辍保学机制,全镇无1名辍学学生。三是持续强化社会管理。坚持扫黑除恶、无黑除恶、无恶治乱。平安创建扎实有效,矛盾纠纷及时化解,违法犯罪得到有效打击,抓实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有效处理各类纠纷、矛盾1000余起,社会秩序健康稳定。
(四)生态环保常抓不懈。一是加强环境污染问题治理力度。围绕工矿企业、畜牧养殖、餐饮油烟、饮用水源地等重点领域巡察整治,建立了问题台账、制定整改措施,逐件排查,逐人回访,确保整改问题不反弹。二是从严落实河长制工作要求。成立了xx镇“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整治方案,镇域内独木河流域、全镇17个山塘明确了河长和河管员,乱倒垃圾、污染水质等现象明显改善。三是镇域治七乱工作成效显著。镇交通环保办、城管分局、国土所、派出所联合执法机制已常态化运行,成效明显。
二、影响xx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不利因素
1、地理环境的影响。xx镇属于丘陵地貌,土地破碎情况较严重,可用于城镇建设、农业产业发展的土地较少,水资源匮乏,这种基础环境条件对xx镇发展有所限制。
2、自身原因。xx镇定位为农业乡镇,但产品以初级的基础农产品为主,没有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没有核心技术,没有知识产权,没有研发能力,仅能享受到农业产业利益链中最薄的产业利润。
3、基础设施不够完善。xx镇水资源较为匮乏,农田基本设施特别是水利设施建设还不够完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一定程度上对农业发展造成了影响。
(二)有利因素
1、xx有红色文化基础,且生态基础较好,具有一定的旅游开发基础和品牌,具有红色、生态旅游开发价值。
2、xx交通区位优势明显,924县道、贵黄高速及延伸段从境内穿过,毗邻xx、龙里,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三、“十四五”规划期间发展目标
“十四五”期间,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至2025年GDP总值力争翻一番,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更具活力,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继续完善,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科技教育加快发展,文化事业更加繁荣,居民素质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
(一)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2021年到2025年全镇生产总值五年平均递增20%,争取在实际执行中更好更快。全镇预算内财政收入年均递增26%,财政实力进一步提高。
(二)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25年第一、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调整为7:3,依托生态农业,力争将服务业GDP值占全镇GDP比重提高到30%,收入结构更加合理。
(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高标准、高质量推进九年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小学教育设施更加完善,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
(四)可持续性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基本农田和耕地得到更有力的保护,大力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公路交通建设、水利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利用有限资源,加大生态产业建设,建设一道坚实的生态屏障;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人民素质有较大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教育、医疗、住房、文化、卫生、交通和环境等方面条件均有较大改善,农村面貌明显改观,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社会事业发展均衡。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贫困人口实现全面脱贫不返贫。公共服务设施大为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防灾减灾能力有效增强,社会应急体系基本健全,公共安全状况进一步提升,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显著进步。
(六)人民生活质量继续改善。到2025年,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0000元以上。城乡医疗卫生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通过小城镇建设工作将幸福新城建设为可容纳5000人的新型社区。
(七)文化旅游工作实现突破。深入挖掘辖区内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做好红军途径xx旧址的保护工作,同时积极开展红色旅游产业的开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