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市校长教师两支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一)校长队伍情况
1.年龄结构
2.学历结构
3.职称结构
4.培训情况
5.性别结构
(二)教师队伍情况(学科专任教师)
1.年龄结构
2.学历结构
3.职称结构
4.培训情况
5.教师队伍补充情况
二、校长教师两支队伍建设成果
(一)校长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二)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提升
(三)教师队伍不断优化
(四)队伍培训和建设持续发力
三、存在问题
(一)队伍建设的机制体制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队伍专业素养需持续发力
(三)优秀教师资源引、留面临挑战
(四)教师待遇有待稳定
(五)区域发展不均衡
(六)非岗位负担过重问题严重
四、意见建议
(一)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
(二)以改革为手段
(三)以职业吸引力为目标
(四)以岗位需求为导向
(五)以协同为核心
(六)以典型为榜样
关于加强校长教师两支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按照市政协2024年度协商计划,4月份,市政协副主席X同志带领部分市政协委员、教科委全体同志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先后深入到X区、X区、X县、X县等县区11所学校,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座谈交流、抽查提问、查阅资料等形式对我市校长教师两支队伍建设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校长教师两支队伍建设基本情况
(一)校长队伍情况
1.年龄结构
全市大学以下共有校(园、院)长506人,其中幼儿园园长187人,小学校长209人,初中校长74人,高中校长18人,中职校长12人,高职院长1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5人。年龄在40岁以下的70人,占总人数的13.83%,40一49岁之间的308人,占总人数的60.87%,50岁及以上的128人,占总人数的25.30%。从年龄结构分析,我市校长年龄40岁—49岁年龄段占比最大,达308人。整体来看,老中青的比例基本呈现为“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型分布,队伍整体年富力强。
2.学历结构
我市校(园、院)长当中本科学历人数最多,共432人,占总数的85.38%;研究生11人,占总数2.17%;大专63人,占总人数的12.45%。(其中幼儿园园长研究生2人,本科162人,大专23人;小学校长研究生3人,本科172人,大专34人;初中校长研究生4人,本科67人,大专3人;高中校长18人、高职院长1人皆为本科;中职校长研究生2人,本科10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本科2人,大专3人)从学历结构上看,我市校(园、院)长符合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条件的校长有443人,达到87.55%。全市有63名校长没有达到大学本科学历(其中23人为幼儿园园长,34人为小学校长,3人为初中校长,3人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从学历看校长队伍基本达标,符合国家相关政策。
3.职称结构
我市校(园、院)长中高级教师270人,占全市该职称8.10%,一级教师212人,占全市该职称1.67%,二级教师16人,占全市该职称0.17%,未定级7人。(其中幼儿园园长高级教师73人,一级教师98人,二级教师12人,未定级4人;小学校长高级教师109人,一级教师97人,二级教师3人;初中校长高级教师59人,一级教师14人,未定级1人;高中校长高级教师17人,一级教师1人;中职校长高级教师10人,未定级2人;高职院长三级教授1人;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高级教师2人,一级教师2人,二级教师1人)从职称结构看,我市初高中校长、中职校长大都是高级教师职称,小学校长、幼儿园园长一级教师和高级教师人数基本相当。当前全市职称结构呈现出我市校长队伍专业能力较强、业务水平较高的特点。
4.培训情况
2021年至2023年校(园)长共参与国家级、省级、市级培训4810人次,2021年参与培训1380人次,2022年参与培训1860人次,2023年至今参与培训1570人次(其中三年内参与国家级培训2380人次,省级培训1230人次,市级培训1200人次)。培训周期为一周的有740人次,两周的有3610人次,三周至一个月的有60人次,一个月以上的有400人次。从三年培训情况看,国家级培训人次占比较大,培训周期以两周为主。(该项数字统计未包含县级、校级培训以及X职业技术学院相关数字)
5.性别结构
在全市校(园、院)长中男性327人,占64.62%,女性179人,占35.38%(其中幼儿园园长中男性44人,女性143人;小学校长男性179人,女性30人;初中校长中男性70人,女性4人;高中校长中男性16人,女性2人;高职院长男性1人;12名中职校长和5名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都为男性)。从性别结构看,幼儿园阶段女性校长明显多于男性,从小学阶段开始男性校长人数超过女性校长,占据大多数。
(二)教师队伍情况(学科专任教师)
1.年龄结构
市现有专任教师34965人(其中女性26789人,占76.62%,男性8176人,占23.38%;幼儿园30岁以下3503人,30—39岁3103人,40—49岁659人,50岁及以上131人;小学30岁以下3342人,30—39岁5736人,40—49岁4322人,50岁及以上1229人;中学30岁以下2851人,30—39岁3945人,40—49岁3937人,50岁及以上1252人;特殊教育学校30岁以下26人,30—39岁31人,40—49岁35人,50岁及以上28人;中职30岁以下70人,30—39岁174人,40—49岁372人,50岁及以上214人)。30岁及以下2601人,31至35岁7254人,36至40岁6605人,41至45岁6532人,46至50岁6102人,51至55岁3159人,56岁及以上2712人。从年龄结构上看,我市教师多集中在31岁—50岁。全市教师大多处于精力旺盛、创造力强的年龄段,基本能够达到阶梯分布。幼儿园呈年轻化,主要集中在40岁以下,30岁以下占大多数,中小学分布基本均衡。从学校单独看,仍有部分学校存在教师年龄段较为集中的情况。(该项数字统计不包含X职业技术学院)
2.学历结构
全市专任教师中,研究生1513人,本科26172人,专科6824人,专科以下456人(其中本科学历人数占了主体地位,占74.85%;第二是专科学历,占19.52%;研究生学历占4.33%;专科以下占1.30%)。“三级三类”骨干教师4995人。(该项数字统计不包含X职业技术学院)
3.职称结构
全市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4292人,占12.3%;中级职称13282人,占38%;初级职称14764人,占42.2%;未定级教师2627人,占7.5%。从职称结构看,呈X型分布,未定级教师人数较多。(该项数字统计不包含X职业技术学院)
4.培训情况
2021年到2023年市财政安排教师培训费共计645.05万元(其中2021年250万元,2022年130.05万元,2023年265万元)。全市教师培训中2021年至2023年国家级、省级、市级共参与培训29979人次(其中2021年参与培训11315人次,2022年参与培训10767人次,2023年至今参与培训7897人次)。三年内参与国家级培训8144人次,省级培训8360人次,市级培训13475人次。2021年—2023年参与培训周期为一周的有2076人次,两周的有15574人次,三周至一个月的有160人次,一个月以上的有3300人次。从培训经费看,2022年教师培训经费下降,2023年培训经费提升,较2021年稍高。从三年培训情况看,2022年国家级培训人次减少、省级培训人次大幅增加;市级培训人次在三级培训中占比较大,在三年内呈下降趋势。培训周期受教学任务影响,以短期培训为主、长期培训为辅,2022年开始一个月以上的长期培训增多。(该项数字统计不包含X职业技术学院,培训信息仅涉及线下培训)
5.教师队伍补充情况
2021年全市共招聘教师2356名(其中特岗教师1435名,公费师范生20名,研究生188名,本科生384名,新区招聘329名);2022年全市共招聘教师1565名(其中特岗教师1062名,公费师范生8名,研究生130名,本科238名,新区招聘127名);2023年全市共招聘教师1128名(其中特岗教师773名,公费师范生13名,研究生116名,本科226名,新区划转X区后不再单独统计)。从数据看,近三年我市持续补充教师队伍,补充人数逐年减少。(该项数字统计不包含X职业技术学院)
二、校长教师两支队伍建设成果
(一)校长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一是骨干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市委印发了《X市贯彻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工作实施方案》,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深化“名校长+”工程,培养出X省骨干校园长8名(领航校园长2名,优秀校园长6名),遴选80余名校级领导纳入骨干校长工作室,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二是校长队伍呈年轻化分布。全市校长多集中在40—50岁年龄段,有些县区实行52岁离岗政策,校长队伍年轻化逐步显现。三是校长后备队伍建设不断加强,逐步推进校长职级制改革,截至目前全市新聘校园长83名。
(二)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提升。《市师德师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持续推进,教师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强化,“用X精神淬炼师魂”专题活动顺利启动,教师职业行为准则专题培训和师德师风专项督查整治活动扎实开展。2020年以来,教师节先后表彰奖励640名X市优秀校(园)长和教师。获评X省教书育人楷模2名、师德标兵10名,师德建设示范团队7个,入选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国家计划3名、省级计划28名。教育部召开的全国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经验交流暨师德专题教育启动部署会上,我市作为唯一地级市进行了交流发言。
(三)教师队伍不断优化。一是教师补充渠道不断拓宽。2020年以来,先后补充硕士生、公费师范生教师711人。积极争取特岗计划,招聘特岗教师4727人,约占全省的25%。依托“优师计划”,为脱贫县定向培养113名优秀师范生。二是持续推进人才合理流动。积极推进“县管校聘”改革,全市13个县(市、区)全部制定具体实施办法。三是持续用好中省扶持政策。通过“三区人才”支持计划、“银龄讲学计划”,先后选派199名教师到农村学校讲学。大力开展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遴选18名教师定向到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三年支教帮扶工作。实施走教教师资助项目,选派71名体、音、美骨干教师到乡村小规模学校支教。
(四)队伍培训和建设持续发力。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按照“以德为先、骨干带动、全员提升”总体要求,坚持项目带动,聚力精准施训,强化保障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