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摸清底数
(一)X农村基本现状
1.村组结构
2.人口规模
3.主导产业
4.集体经济
5.村党组织
(二)存在问题
(三)对策建议
二、因村施策
(一)对村巡察基本情况
1.有序推进对村巡察
2.灵活方式开展现场巡察
(二)存在问题
三、综合分析
(一)巡察与其他各类监督重点
1.巡察监督重点
2.专项检查重点
3.群众关注重点
(二)存在问题
(三)对策建议
四、选优配强
(一)巡察队伍现状
(二)存在问题
(三)对策建议
五、强化配合
(一)贯通协调基本情况
(二)存在问题
(三)对策建议
六、拓宽渠道
(一)群众参与对村巡察基本情况
(二)存在问题
(三)对策建议
七、多方联动
(一)对村巡察整改基本情况
1.实行量化评估
2.开展集中整治
(二)存在问题
(三)对策建议
关于对X县对村巡察工作的思考
按照统一安排部署,X市赴X县蹲点调研组紧紧围绕重点内容开展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对村巡察工作现状,深入分析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研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和举措,为深化市县巡察向基层延伸提供决策参考。
一、摸清底数,探索对村分类标准
(一)X农村基本现状
X县位于X市南部,属X黄土高原沟壑区,区域面积1804平方公里,是典型的“一县一业”示范县。近年来,X以苹果产业为引领,以“一区16村”为示范,以点带面推动乡村振兴,分类发展农村事业,先后建成以X、X为代表的产业兴旺村,以X、X为代表的生态宜居村,以X、X为代表的乡风文明村,以X、X为代表的治理有效村,以后X、X为代表的生活富裕村。
1.村组结构。全县辖8镇1街,196个村,805个村民小组。5个村民小组以上的村64个,3-4个村民小组的村88个,1-2个村民小组的村44个。村民居住相对分散,如凤栖街道洛河村有15个村民小组,人口仅有1772人。
2.人口规模。全县乡村人口111459人,占比55.27%,其中2000人以上的村8个,以X镇北谷村3827人为最多;1000-2000人的村67个;1000人以下的村121个,以X镇X村197人为最少,且常住人口仅有92人。
3.主导产业。苹果作为X农村的主导产业,170个村以种植苹果为主,2022年种植规模53.34万亩,总产量近106万吨,综合产值达130亿元,占全县年度生产总值的43.8%。其他19个村以玉米、红薯等其他种植业为主,7个城中村、城郊村则以房屋租赁和务工为主。
4.集体经济。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来源机动地承包,村均年收入仅为6.09万元。全县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30个,收入为0的村30个。97个村的3600余万元扶贫互助资金,5年贷款利息收入420万元,村均4.33万元。30个村的1500万元财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资金,村集体年均收益1.5万元。
5.村党组织。196个村级党组织共有农村党员8465名,其中35岁以下1030名,占比12.1%;初中及以下学历4941名,占比58.4%。196名村党支部书记平均年龄47.8岁,35岁及以下12名,占比6.1%。2021-2022年共有软弱涣散村党组织15个。
(二)存在问题
一是对村分类不精准。虽制定了《关于深化对村(社区)巡察工作的实施意见(试行)》(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要按照“城中村、重点村、一般村”进行类别划分,但分类标准过于笼统、不精准。二是因村施策不精准。实际巡察中,对村情复杂、矛盾较多、群众反映问题强烈的村未进行具体分类,也未制定详细工作计划,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不到位。如X村以苹果产业为主,地域广、10个村组相对分散;X村以房屋租赁为主,集体经济相对较好;两村差异明显,但均以“巡镇带村”方式开展巡察,用力均衡、重点不突出。
(三)对策建议
一是“3+1”精准分类。实行百分制量化评估,制定“3类1重点”分类标准。“3类”:根据党组织建设情况、村组数量、经济体量、人口规模、信访矛盾等方面,按占比权重进行赋分,村情复杂多样在80分以上的为“一类村”、村情一般在50-80分的为“二类村”、村情简单且规模小在50分以下的为“三类村”。“1重点”:惠农政策、在村项目、配套资金(壮大集体经济资金、扶贫互助资金、产业振兴专项资金等)密集的为“重点村”。二是动态分析、灵活调整。根据巡前通报情况和村情变化,把对村分类情况与巡察形式、监督重点、巡察时间等统筹起来,适时调整工作计划,做到重点突出、靶向施策。
二、因村施策,合理确定组织方式
(一)对村巡察基本情况
1.有序推进对村巡察。X县立足上届党委巡察实践经验,制定了《十八届县委巡察工作规划(2022-2026年)(试行)》,将全县196个村纳入巡察范围,把对村巡察全覆盖要求制度化。制定了《实施意见》,从监督重点、方式方法、实施步骤等方面,做出对村巡察具体规划。十七届县委巡察村级党组织196个,完成了对村巡察全覆盖,发现问题279个,移交涉村问题线索69条,立案23件,给予党政纪处分23人。2022年以来,十八届县委开展了两轮巡察,在巡察X、X、X、X等4个乡镇党委时,采取“巡镇带村”方式对所辖89个村级党组织进行了延伸巡察,发现问题381个,移交问题线索14条。
2.灵活方式开展现场巡察。采用“线上办公”,利用村民微信群广泛宣传,线上受理外出村民反映问题。采用“现场办公”,深入果园培训点,在田间地头与村民“谝闲传”,面对面了解果农产业发展中的“急难愁盼”。采用“夜间办公”,在苹果防雹、防冻、防虫等特殊时段,尤其是夜间防冻时,督促镇村干部协助指导村民防灾防害,推动解决群众“眼跟前”的困难。
(二)存在问题
一是巡察形式单一。X县已开展的对村巡察全部为“巡镇带村”,多采取“一托二”(一乡镇一部门)方式进行,专项巡和直接巡暂未开展,统筹谋划不精准,安排部署不合理。二是精力投入不足。对村巡察时间平均为1天,村组较多的甚至仅为半天,任务量与时间不匹配,如X镇辖29个村108个村民小组,现场巡察时间安排仅为30天,对村巡察精力投入明显不足。三是巡察效果不佳。未结合村情实际,合理精简巡察流程,按部就班推进工作,重点人群走访不全,村组地域覆盖不广,存在“走过场”现象。十七届县委对村巡察发现问题平均为1.4个,十八届发现问题平均为4.3个,巡察监督质量不高。(三)对策建议
一是灵活巡察组织方式。根据对村分类情况,合理确定巡察方式。村情复杂多样的“一类村”重点关注、直接巡;体量规模相对均衡的“二类村”巡单位带巡村,村情简单的“三类村”镇村一体巡,村情动态变化的“重点村”专项巡,避开农忙时段机动巡。也可在一届党委内固定一个巡察组“专职巡”,既有利于积累对村巡察经验,又有利于提升监督质效。二是精简巡察流程。动员、汇报、座谈“三会合一”,减少会议频次。查阅资料与个别谈话可同步进行,根据资料反映的问题和村干部即时谈,提升效率。三是“加码”走访群众。入户走访在村村民,电话微信访谈外出村民。做到村民小组走访地域覆盖到位,重点人群按比例抽样访谈覆盖到位。离任村干部,信访户,困难户,村民代表,党员,享受惠农政策较多的村民(临时救助、大病救助、危房改造、征迁赔偿、惠农补贴)“一对一”“面对面”交流,做到必访必谈。利用农村集市、现场培训等人群聚集时机,灵活开展“现场办公”,集中受理群众诉求。
三、综合分析,突出监督重点
(一)巡察与其他各类监督重点
1.巡察监督重点。十八届县委围绕“三个聚焦”监督重点,坚持政治巡察定位,先后开展两轮对村巡察。第一轮巡察重点是村级党组织领导作用边缘化、惠民政策落实、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等4个方面。第二轮巡察制定了对村巡察监督重点清单,围绕“三个聚焦”提出“二十五看”,紧扣苹果这一农村产业“特色”,在乡村振兴、惠农政策落实、农村“三资”管理、基层党建等常规监督内容基础上,针对果农关心的产业资金周转、土地使用、项目建设等方面细化了监督重点,基本做到全面“政治体检”。
2.专项检查重点。近年来,纪检监察、组织、农业农村等单位结合职能职责,重点围绕基层党建、惠农补贴、产业补助等29项内容,开展了农村工作专项监督检查。
3.群众关注重点。群众关注重点主要聚焦在民生项目、惠农政策、乡村振兴等三类事项,问卷调查中占比达到59%。“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道路出行、生产道路维修、安全饮水等基本民生问题较为突出。村务、财务不公开,“口袋账”“节节账”现象多,干部离任“不交账”,群众对各类惠农补贴等事项知晓率不高。农村土地管理不规范,现行土地承包政策与家庭人口增减不相适应,“要土地”现象普遍存在。机动地承包费收缴难,“管饭地”“工资地”现象较多,一部分被占用、收不回。此外,实施苹果产业转型升级,推行栽植矮化密植园,亩均投资万元,群众无力承担。部分村干部“头雁效应”欠佳,遇到难题“绕着走”,“撂挑子”现象时有发生。
(二)存在问题
一是监督重点不突出。对村巡察“三个聚焦”清单更新不及时,没有根据“三农”工作,尤其是乡村振兴等最新部署要求,结合X农村工作重心,细化完善对村巡察监督重点。二是监督重点不全面。巡前调查研究不广泛,深入基层收集群众关切事项少,结合其他专项监督检查重点和巡前通报不充分。三是巡察方案缺乏操作性。巡察方案大而全,乡镇与农村监督重点简单混用,对村巡察监督重点不凸显,缺乏针对性、指导性、操作性,不利于巡察组精准巡察。
(三)对策建议
坚定对村巡察政治监督定位不动摇,把村作为独立巡察对象,围绕“三个聚焦”制定工作方案,抓住本地区农村主要特点和主要矛盾,细化监督重点。一是紧跟农村工作重心转移更新重点。巡察监督重点要紧跟党中央最新决策部署,紧跟脱贫攻坚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三农”工作重心转移,结合本地区政策落实侧重点,收集汇总农业农村、乡村振兴等部门单位在农村的项目实施和资金配套情况,精准确定对村巡察主攻方向。二是借鉴专项监督检查内容拓展重点。加强与纪检监察、组织、财政等单位的工作对接,把面向农村的各类专项监督检查内容作为重要参考,统筹运用专项监督成果,针对已存在问题,以点带面拓展巡察监督重点范围。三是紧盯群众关切事项细化重点。根据巡察对象和匹配的巡察形式,打好巡察“前站”,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深入被巡察村组,了解民情民意,看群众当下热议什么、关注什么,就把什么列为监督重点。
四、选优配强,统筹人员力量
(一)巡察队伍现状
X县委巡察机构核定编制13个,现有工作人员13名,其中巡察办主任1名、副主任2名、干部2名,巡察组组长4名,副组长4名。2019年建立了巡察人才库,入库人员120人。以“巡镇带村”方式开展了8轮对村巡察,累计抽调干部82人,主要来源于纪检监察、组织、财政、审计等单位,其中乡镇干部19人,占比20.24%。组织开展8次巡前集中培训,每次3天,共培训246人次。
(二)存在问题
一是专职巡察力量薄弱。十八届县委共确定巡察对象63个,村级巡察对象196个,但目前仅有8名专职巡察组人员,巡察力量与任务量不匹配。二是抽调人员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一个巡察组平均由6-7人组成,虽能够抽调乡镇、站所工作人员参与对村巡察,但至今未从农业农村、乡村振兴、自然资源、民政等与农村工作密切相关的部门单位抽调人员,巡察组人员力量有限、结构不合理。部分单位有畏难情绪,推荐骨干力量少,干部素质不高。三是巡察人才库作用发挥不充分。2019年建立人才库以来,至今未对库内人员进行更新调整,人才库处“闲置”状态,干部的准入和退出不顺畅。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