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高政治站位
二、聚焦重点环节
(一)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实现新突破
(二)在人才引育工作上拿出硬举措
(三)在产业转型升级上谋求新跨越
(四)在推动基层减负上见到真实效
三、坚持底线思维
(一)全力抓好安全生产
(二)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
(三)持续深化社会治理
四、加强自身建设
(一)强化理论武装
(二)提升履职能力
(三)严守纪律规矩
XX县党组(扩大)会议暨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研讨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县政府党组第12次扩大会议暨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研讨,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市委和县委的部署要求,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研究部署政府系统具体落实举措。刚才,几位同志围绕学习主题作了交流发言,讲得都很好,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听后很受启发。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在深学细悟中把准前进方向
当前,我县正处在编制县域“十五五”规划、谋划未来五年发展的关键节点。在这个重要时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广东等地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我们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与习近平总书记对XX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与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编制县域“十五五”规划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一体推进。
第一,要在对标对表中坚定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方向原则、目标任务和路径方法,为我们推进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政府系统各部门必须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XX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县委工作要求在政府系统不折不扣落地见效。
第二,要在解放思想中拓宽发展视野。广东、海南作为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人才引育、土地流转、营商环境优化等方面创造了许多突破性举措。我们要主动对标先进发达地区,破除陈旧僵化、因循守旧的思维定式,跳出XX看XX,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开放的姿态谋划发展。要充分借鉴广东、海南改革经验,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编制“十五五”规划,不能闭门造车、墨守成规,要敢于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在产业转型、城乡融合、开放合作等方面拿出超常规的思路和举措。
第三,要在知行合一中强化使命担当。学习贯彻的最终成效,要体现在推动发展的实际行动上。要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当前,特别要围绕年度目标任务,全面梳理盘点各项重点工作进展,查找短板弱项,采取针对性措施,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同时,要未雨绸缪、超前谋划,把“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做深做实,为今后五年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聚焦重点环节,在改革攻坚中激发发展活力
编制实施“十五五”规划,必须立足我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定位,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精准发力、持续用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实现新突破。营商环境是县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一项永不竣工的工程。近年来,我们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了一系列惠企便民举措,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对照先进地区标准和市场主体期盼,仍有不小差距。下一步,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制度创新。
一要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全面推行“一站式”政务服务模式,加快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更多事项“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大力推行“帮办代办”“容缺受理”等便利化措施,让企业群众办事少跑腿、不求人。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切实解决政务服务中存在的流程繁琐、效率低下等问题。要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确保各项政策红利精准直达市场主体,帮助企业纾困解难、轻装上阵。
二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亲清政商关系是良好营商环境的重要基础。政府工作人员要坦荡真诚同企业接触交往,真心实意为企业服务,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要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定期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及时回应企业关切,解决企业实际困难。要严守纪律规矩,守住交往底线,做到“亲”而有度、“清”而有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要优化要素资源配置。聚焦企业反映突出的融资、用地、用工等问题,加大协调服务力度。加强政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创新土地供应方式,盘活闲置低效用地,保障重大项目和优质企业用地需求。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通过优化要素供给,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增强市场主体活力。
(二)在人才引育工作上拿出硬举措。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当前我县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高层次人才短缺的问题依然突出,必须下大气力加以解决。
一要强化政策激励。全面梳理整合现有人才政策,对标先进地区标准,修订完善“XX英才集聚计划”等政策文件,在落户、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就业、医疗保健等方面提供更有吸引力的待遇。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给予重奖。完善柔性引才机制,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通过项目合作、技术入股、顾问咨询等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为我县服务。
二要优化服务平台。在县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人才服务专窗,为人才提供“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建立县领导联系服务专家人才制度,定期走访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加快建设人才公寓,为引进人才提供住房保障。依托产业园区、龙头企业建设一批创业孵化基地和众创空间,为人才创新创业搭建平台、提供支持。
三要完善培育体系。实施重点人才培育工程,围绕我县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拔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机制。组织开展各类人才培训和交流活动,提升现有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要关心关爱基层人才,完善向基层倾斜的激励政策,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
(三)在产业转型升级上谋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