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XX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成效
二、XX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验做法
(一)坚持绿色为民
(二)实现绿色富民
(三)推动绿色惠民
(四)兑现绿色承诺
三、几点体会
(一)坚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二)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坚强领导
(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四)坚持用好改革“关键一招”、创新政策供给
XX区关于推动绿色崛起建成高质量全面小康的调研报告
今年来,XX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和方针政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突出城乡融合发展特色,落实“两山”发展理念,通过城市赋能乡村、乡村支撑城市,坚持特色发展与全面发展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国际大都市的农村地区高质量全面小康建设之路。
一、XX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成效
XX位处XX北部生态核心区,是XX大都市的“后花园”,也是XX全面战略合作的重要生态腹地和农业农村发展腹地。全区辖区面积XX平方千米,以山地、丘陵为主,设XX、XX等7个镇及XX、XX等4个街道,有行政村XX个、社区XX个。近年来,XX区坚持聚焦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积极抢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和XX区建设机遇,承担了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XX结合片区、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全国试点区、国家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以及建设全省乃至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等多项国家省市试点工作,为深化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探索超大城市乡村振兴之路、推动现代乡村建设,做出了有益实践探索。
——经济发展稳中向优。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XX亿元,人均GDP达XX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XX元,城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XX元,分别比XX年增长XX%、XX%、XX%和XX%。产业结构持续优化,XX年三次产业比重为XX:XX:XX,固定资产投资增长XX%;农业总产值XX亿元、增长XX%;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X亿元、增长XX%;税收实现三年翻番。旅游综合竞争力连续XX年位居全省县(市、区)第一。
——生态优势更加凸显。森林覆盖率提升至XX%,获评“中国十佳绿色城市”。环境空气综合指数XX,达标天数XX天、达标率XX%,其中PM2.5浓度XX微克/立方米,保持全市第一,环境竞争力连续四年排名全市第一。全区农村污水收集率从XX年的XX%快速提高至2021年XX%的全国领先水平,以全省第一名成绩入选国家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建成绿道XX公里,串联全区XX多个主要旅游景点,成为群众户外休闲活动的新空间。全区XX个村全部达到省定“干净整洁村”标准,XX、XX等XX个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XX个村成为特色精品村,成功创建一批“全国文明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乡村振兴走在前列。扎实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围绕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等目标,串点成线网状布局XX个全域特色小镇,注入乡村振兴动力。XX村先后被评为“全国环境整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XX获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和“XX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XX村和XX工作室被国家发改委评为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建成开通地铁XX线,近三年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XX公里,形成“1+9+7+9”的外联网络和“三纵三横”的内联网络格局。
——乡村善治幸福和美。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乡村治理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XX依托云平台打造立体化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入选首批18个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立足教育群众引导群众服务群众建成XX多个文明实践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建设工作得到中宣部肯定表扬,XX学校等优质教育资源先后落地,XX医院成功创建“三甲”医院,城乡居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国际影响持续扩大。多次成功举办“XX国际论坛”,国家领导人和外国前政要、国际组织前负责人等出席。推动联合国技术银行生态设计促进中心等国际组织落户,高标准承办第一、二届世界生态设计大会,全球多个国家的设计组织、机构及企业参会。精心办好XX机器人大会全球总决赛,赛事规模为历届之最。圆满举行首次国际纯演示性速度马术比赛。
二、XX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经验做法
深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握乡村振兴与XX区两大国家战略叠加机遇,坚持生态立区、产业强区、特色发展,坚定不移在城乡融合、绿色发展上下功夫,加快建设幸福美丽生态之城,走出了以城带乡、城乡互促,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全面小康之路。
(一)坚持绿色为民,擘画城乡融合发展蓝图。XX区坚持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中找定位、谋发展,统筹城乡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等布局,坚定不移走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之路,推动城乡要素自由流动、优势互补,让乡村更好对接城市,城市更好融入自然、宜居宜业。
——推进实施城乡一体规划。制定实施XX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XX接合片区”建设为抓手,立足实际制定“一案、一图、三库”,着力在探索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上先行先试,实现城市赋能乡村、乡村支撑城市,形成了城与乡、工与农新型互动关系,城乡融合正向纵深发展。
——完善城乡空间规划布局。着眼构建“城中有乡、乡间有城”的新型城乡形态,统筹规划了“一核两翼三带”总体空间布局和XX个特色小镇网状特色空间布局,精心布局了新老XX一体化区域、生态经济总部集聚区、XX红色文化产业带等重点功能片区,努力把乡村建设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功能承载区。
——打造城乡美美与共田园城市。全面实施“五个美丽”行动,因地制宜打造XX园林景观带、XX“百里画廊”等多个特色风貌区,使美丽乡村真正成为国际大都市的有机组成部分,让乡村更好对接城市,让城市更好融入大自然,让群众在现代都市与美丽乡村的交相辉映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二)实现绿色富民,做大做强生态产业体系。准确把握全球科技革命产业变革新趋势,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打造“专、精、特、新”产业平台,扎实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打开了从绿水青山通向金山银山的希望之门。
——着力构建都市现代农业圈。推动现代农业和人工智能、文化创意、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创建花卉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荔枝、蛋鸡等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成全球单体最大的蛋鸡产业园、公猪种业中心以及全省首家植物工厂等现代农业项目,启动新开花谷花卉交易平台,在中心城区精心规划、永久保留总面积XX亩的荔博园、艾米稻香小镇两个主题农业公园,让田园变公园、劳作变体验、农房变客房。聚焦破解疫情期间农产品“出山难”问题,搭建线上“蔬果定制”平台、线下“蔬果专线”,推动荔枝产业产值大幅增加10亿元,实现年荔枝加工总量2万吨,实现了社区商业与农村商业的对接。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340人,带动传统农民向现代职业农民转变。
——着力培育绿色产业绿色业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打造XX明珠智慧产业园,加快布局大数据中心等新基建项目,引入中国电信XX区5G云计算中心项目,集聚中国移动、中云精功等一批商业IDC项目。全力建设XX产业共建合作区,积极探索“XX总部+XX基地、XX前端+XX后台、XX研发+XX制造”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着力打造中新XX知识城联动示范区、XX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典范区。精心培育发展直播电商产业,构建“1+2+N”直播产业空间布局,打造处处是景的全域式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直播间,有效推动现代农业、乡村旅游、生态设计等特色优势产业与直播电商融合发展。实施老温泉新活力三年行动计划,建成“老温泉新活力”实践馆、荔枝蜜公园,打造兼具“国际化”和“本土范”的永福漫街。精准把握研学市场供需变化,在绿水青山间打造首批10个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引进和营天下、农耕田园等一批研学项目。
——着力构建生态产业发展平台。大力推进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引领XX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首个生态设计产业集群,坚持以生态设计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建成全球首个生态设计小镇,连续举办两届世界生态设计大会,引进XX设计开放大学、XX生态工业设计研究院等产学研机构。构建特色小镇“网状”动力结构,打造乡村振兴动力源,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共同发展,目前,全区共有XX个小镇入选省级特色小镇培育库,首批XX个特色小镇已建成运营,特色小镇建设村人均年收入实现三年翻番目标。
(三)推动绿色惠民,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的绿色惠民要求,XX区把生态作为最大的发展资本,把乡村作为国际大都市的稀缺资源,用深入的实践演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