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市农业生产情况
二、当前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二)农业生产融资难
(三)土地流转及用地审批难
(四)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五)农业综合开发力量弱
(六)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滞后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积极引导创新
(二)优化农业结构
(三)大力培育载体
(四)加快项目建设
(五)加快土地流转
(六)建立健全机制
(七)加强技能培训
xx市农业现代化发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党的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优质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加强品牌建设,加快推进土地流转,促进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着力推进我市新型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
根据xx市委常委会关于开展市委经济工作会议调研活动的意见,市政府高度重视,组织专门人员采取深入基层、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我市当前农业生产情况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全市农业生产情况
市委、市政府政府结合市情实际,积极创新举措,全力推进农业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业增产、农村增效、农民增收,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据统计,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3.8万亩,总产90万吨,实现十一连增。其中:夏粮种植面积106.1万亩,较上年增加0.3万亩,平均单产532.7公斤,总产56.5万吨,分别较上年增长3%和3.2%,创历史新高。700公斤以上高产典型地块各镇都有,最高单产达790公斤,创历史记录;秋粮作物播种面积77.7万亩,总产33.5万吨。其中:玉米播种面积56.4万亩,在今年遭受特大严重干旱情况下,单产仍达到522.9公斤,总产29.5万吨。xx市再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
二、当前农业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我市的农田排灌等水利设施绝大多数建于上世纪90年代以前,时间较长,大多老化,许多桥闸井涵大部分到了报废期,我市许多镇办都面临亟待改善极其薄弱的农田水利设施的严峻现状。虽然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加大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我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有了一定发展,但分布较散,功能不全,不能有效发挥工程对农业生产的基础作用,大多数地方现有水利设施由于缺少维护资金,相当一部分年久失修,破损较严重,难以发挥对新型农业现代化的支撑作用。
(二)农业生产融资难
全市农村在发展农业规模化经营过程中,农业生产融资难的问题,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规模化经营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同时,上级下达给xx的扶贫项目资金较少,项目政策与群众实际需要有不吻合之处,输血性扶贫多,提升致富能力的造血性扶贫少,影响了全市农业规模化经营及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进程。
(三)土地流转及用地审批难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受让方往往要求地块相对集中、连片面积足够大,有流转意愿的农户所承包的土地往往面积小,要实现土地连片,有赖于承包土地的农户一致同意。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深层次调整,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养殖大户为建设主体的农业企业,有效带动了小麦、玉米、大豆、蔬菜等主导产业发展,品牌效应凸显,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用明显。但由于受农业设施用地审批条件限制,许多农业主导产业的大户和合作社的生产管理用房、产品分级场地、产品初级加工车间、稻谷烘干场地等设施无法建设,严重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产业化经营水平低
在家庭联产承包分散经营的体制下,不论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户自为战,个体经营为主,虽然在市场竞争的影响下,成立了一些农民合作组织,但真正能够带领合作成员闯市场、共同发展、起到龙头作用的很少,按照集约化、产业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经营的合作组织更少。
(五)农业综合开发力量弱
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点多面长,既管资金又管项目。目前,农开办仅有3人,实施项目时人手不够,直接影响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的开展。同时,项目工程后期管护工作重建轻管,管护意识差。项目建成后,由于后期管护机制不全,责任不明确,又没有管护资金,一些工程建成后没能运行多久就遭到损坏,不能及时修复,影响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的经济效益。
(六)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滞后
全市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滞后,各镇缺少长远建设规划,加之群众观念陈旧,对老宅基地及老房屋存在留恋情节,影响新农村社区建设的推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资金缺乏,远远不能满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的需要。尤其是镇、村环境保洁费用严重不足,没有建立常态的村收集、镇运输、市处理的运行体系,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积极引导创新,发展现代化农业
牢固树立争先创优意识,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用现代工业理念做大农业,加快土地等农业生产要素向能人、法人集中,推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经营。用现代流通理念做活农业,加快建设农产品流通体系,大力培育市场主体,靠产业和商业同哺农业发展。用现代金融理念做强农业,建立银企对接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