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县发展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思想观念滞后
(二)部门利益思想严重
(三)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
(四)“双减双提”落实不到位
(五)制度执行力不够
(六)宣传教育力度不够
(七)法制打击措施不硬
三、优化发展环境的几点建议
1、清理规范审批事项
2、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
3、重点项目实行重点办理
4、特殊项目实行特事特办
5、限定审批时限
6、推行“政务卡”办理制度和检查企业记录制度
7、加大政务公开工作力度
1、清理整顿收费项目
2、实行收费明白卡制度
3、实行收费“两证一书一卡”制度
4、严格规范处罚行为
5、核定各收费单位经费
6、严格实行票款分离制度
7、严禁各种乱检查、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8、各职能部门不得以创收为目的对下属单位、工作人员下达罚款任务
1、加强执纪执法队伍建设
2、严厉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行为
1、对新上个体私营企业
2、实行重点企业挂牌保护制度
3、严禁公路“三乱”
4、工商、城建、土管等部门要加快集贸市场和集贸小区的规划建设
5、外商到我县投资或上项目
1、纪委、政法委、监察局应加强对政法队伍的教育、管理和监督
2、通过行政监督、社会监督、组织监督、舆论监督、法纪监督等对有损发展环境的人和事进行制约和监督
关于打造我县风清气正的一流发展环境的调研
按照县委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意见要求,我们就打造我县风清气正的一流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组织15个职能部门一把手、3个乡镇书记、20家企业主要负责人座谈会;深入煤炭、食品、矿产、个体私营企业等9个行业进行调研,走访各界人士120人次;发放优化发展环境征求意见表462份,掌握了大量真实可靠的第一手材料。
一、我县发展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调研,大家普遍认为近年来我县通过开展书香机关建设、履职承诺大家评活动、倒查问责雷霆行动等一系列创新举措,在优化发展环境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仍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优化发展环境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命门之穴”。一些部门“一把手”对发展环境这个关键性问题的认识仍停留在口号上,滞留在过去工作惯性中,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走过场、打折扣,恋权思想严重,简政放权不到位,行政审批重形式不重实质,当面一口受理,背后多头办理,审批服务“两集中两规范”不落实。以行政服务中心为例,中心成立三年来,入驻单位虽然达到了29个,但真正实际在中心办理审批业务的单位只有工商局、质监局、交通局、地税局4个,其余25个单位受理业务后,都是回到原单位办理。同时,各入驻中心单位在派驻人员时,大部分不是将本单位业务骨干、能独挡一面的人员派入,而是将不懂业务、干不了工作的人员派入,更有甚者,直接派临时人员、编外人员滥竽充数,派驻中心工作人员39人,其中公务员4人,事业编制4人,正式人员7人,其他均为合同工、临时工,非正式人员达到了近70%,直接制约了行政服务职能发挥,降低了工作效率,影响整体形象。中梗阻现象严重,一些部门领导服务意识较强,而股站长说话办事蛮、横、硬、拖,被企业称为“阎王好见,小鬼难缠”。重招商、轻服务,重大轻小,重外轻内思想问题较重,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对落地生根企业服务跟不上。有的企业反映在招商时答应的条件,入驻后不落实,甚至有的企业刚落地,有关部门就三番五次到企业检查,给企业带来负担。原村土布反映,企业办起来了,没有土地指标,无法办理土地使用证,不能融资,扩大生产。
二是政务公开工作滞后。政务公开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是改善发展环境的基础性工作。调查组走访了国土局、交通局、住建局、发改局、粮食局等21个部门,发现一些部门在政务公开工作方面,公开的内容、公开的形式不全面、不具体、形式单一,尤其是行政审批项目、收费标准、办事程序等方面的行政事务公开事项做不到一目了然;政务公开的形式还比较落后,公开内容比较陈旧,有的长期不进行更换。例如,县社公开内容仍是2011年的内容,畜牧局竟然没有设置政务公开栏。更没有利用政务信息网站、电子显示屏等高科技手段进行公开,政务公开流于形式,极不适应我县着力改善发展环境的需要。
三是行政审批环节繁杂。我县现行的行政审批事项共213项,其中行政许可项目168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45项。行政审批事项依然偏多,该精简的没有精简,该对接的没有对接。在清理审批事项过程中,发现部分单位存在上级明令取消的项目没取消,下放的项目没对接。如农机局,上级在第五批下放项目中,下放了联合收割机登记、驾驶员证、拖拉机登记、拖拉机证等审批项目,单位领导及工作人员不知道。该精简的审批环节没有精简,不按审批流程办事;有的虽精简了审批环节,但审批事项的前置条件较多,企业办事依然费尽周折;有的不告知流程,企业跑冤枉路。如一个企业到某部门办理审批时,在一个科室办理了,但在办理下一事项时,才知道还要到这个单位另一个科室办理相关手续,企业经常往返多次才能搞清楚需要的各种手续。再如某企业反映,办理事项审批时,在一个部门需要多项程序才能办完。
四是执收执法问题严重。有些职能部门重管理、轻服务,存在以罚代管、只罚不帮、罚款等于没问题等现象,导致管理职能和执法制度的扭曲。有些部门把企业当做“唐僧肉”,都要咬一口。如煤炭企业反映,仅煤炭经营许可证验证一项就要花费5万多元,还要找门子,托关系,才能办结,哪一尊菩萨都要烧到香,否则就验不了证。有些部门人员臃肿,收费养人问题严重。例如,水务局水资源办2012年一次就收取某企业水资源费数十万元,由于政策标准解释不到位,企业不理解。
五是市场监管不到位。有些职能部门责任意识不强,宗旨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淡薄,监管不力,造成市场混乱,恶意竞争。如房地产市场,私搭乱建、土地非法交易问题严重,只要有地,没有任何手续就搞开发,一些占地纠纷、采光、工程质量等问题引发上访,还得政府出面解决,甚至买单,既显政府软弱,又影响整体形象。市场管理不规范,制假售假,无证企业冲击正规企业,扰乱市场。有的单位部门利益至上,对自己有利的就管,无利的就推,执法随意,滥用惩罚自由裁量权,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公路“三乱”、企业“五乱”问题较多,社会影响恶劣,群众敢怒不敢言,损害XX发展环境。公路执法部门随意拦车,逢车必查,逢车就罚。有的企业反映,到XX拉货的车,交管、路政部门都要找点事,进行罚款,致使外地车主心有余悸,不敢、不愿到XX来。
六是法治环境不优。部分群众法制观念淡薄,采取过激方式,诉求个人利益,影响企业发展,破坏发展环境。XX集团是我县重点企业、利税大户,最近,竟然发生过两起大门被堵,无法正常生产事件。一次是母子二人以企业围墙遮挡了庄稼采光为借口,连续两天堵大门;另一次是XX部分村民认为后来入驻园区企业占地补偿较高,要求XX集团补偿差价,致使拉货车辆被堵一公里。两次事件均属无理滋事,企业报案后,公安部门不能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处理问题,平息事态。在征地拆迁中,往往出现几个钉子户,只考虑自身利益,不顾全县发展大局,漫天要价,阻碍项目进程。地处工业区的XX、XX等村均出现合同不规范问题,部分村民持假合同阻碍征地拆迁。个别社会闲散人员欺行霸市、垄断市场、强买强卖、打压企业,成为优化发展环境的“绊脚石”。
二、形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通过调研分析,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客观方面的原因,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
(一)思想观念滞后,政府转变职能还没有完全到位。由于在部分行政管理和执法部门中存在比较重的主仆关系错位、全局与局部利益错位、管理与服务职能错位,造成政府某些部门的公共服务意识不强,一些部门为人民群众服务说得多,做得少,表现在办事过程中,不同程度存在故意刁难、推三阻四现象。
(二)部门利益思想严重。一些职能部门缺乏大局意识、全局观念,行政工作不是从全县大局出发,而是只考虑本部门利益、小团体利益。在行政执法中的各种审批权、发证权、收费权、罚款权等,为给部门带来“利益”,不惜增加企业负担。同时,也造成体外循环、前店后厂,影响行政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职能部门“收费养人、养人收费”普遍存在,有的以收费多少作为工作业绩,致使乱罚款、乱收费现象屡禁不止。
(三)社会监督机制不健全。未能形成政府部门应当为纳税人服务,纳税人有权力监督政府工作的社会环境。致使企业有苦难言,考虑到今后还要用这些“老爷们”,一些意见和建议不敢向县委、政府反映。
(四)“双减双提”落实不到位。经过几次审批制度改革,有的单位虽然减少了行政许可、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但在审批环节上仍然繁杂、不能统一设计审批流程,不能解决互为前置审批问题。有的重复审核,在审批过程中吃拿卡要,滋生腐败,害了企业,害了群众。
(五)制度执行力不够。虽然各部门实行了首问首办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公开承诺制等相关制度,但只是停留在了制度的制定上,没有很好的执行,在落实进程中打折扣、搞形式、玩手段。
(六)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打造风清气正的一流发展环境只停留在喊口号、搞形式的层面上,没有触及灵魂,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的氛围不够浓,还没有形成“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人人都是赞皇形象”的浓厚氛围。
(七)法制打击措施不硬。打击破坏发展环境行为力度不够大,没有充分利用法纪的手段打击损害发展环境的行为,致使到企业闹事,阻碍项目建设的行为时有发生。对于欺行霸市、敲诈勒索、强买强卖以及威胁、损害企业经营者和客商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不够,助长了违法事件发生,损害了发展环境。
三、优化发展环境的几点建议
环境是第一生产力,每一个人、每一项政策和每一项制度,都可以成为投资的环境和引资的“窗口”。近年来,我县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已经驶入快车道,新一届县委又提出了“XXXX、XXXX、XXXX”的目标任务。今年,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大了优化发展环境的力度,任务艰巨,机遇难得,我们必须对我县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切实加以解决,着力打造我县风清气正的一流发展环境。现就优化发展环境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树立全局观念,强化环境意识
树立强烈的“人人都是发展环境,人人建设发展环境,环境也是生产力”的思想意识,利用多种渠道和形式,大力宣传宽松环境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的舆论氛围,激发全县人民谋发展环境,创发展环境,为环境建设做贡献的工作热情,使改善和优化发展环境成为全县人民的自觉行为,特别是成为各部门“一把手”的自觉行为,依靠宽松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的发展。教育引导各部门广大干部职工从全县大局出发,从全县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破除部门利益、个人利益等狭隘思想,树立全县“一盘棋”的全局观念,自觉纠正和清理工作中存在的不利于经济发展的做法和问题,创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加强群众法制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防止破坏发展环境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二是改革审批制度,提高办事效率
1、清理规范审批事项,各行政审批职能部门要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原则范围内,最大限度地简化审批环节,削减审批项目。对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