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市审计干部队伍建设基本现状与初步成效
(一)队伍规模与基本结构
(二)队伍建设的主要举措与成效
1.突出政治引领
2.聚焦专业能力
3.注重实践锻炼
二、新时代背景下审计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与挑战
(一)队伍结构不够优化
1.年龄结构有待优化
2.专业结构较为单一
(二)能力素质存在短板
1.宏观政策分析能力不足
2.数据分析运用能力不强
3.综合研究和文字表达能力有待加强
(三)培养成长机制尚不健全
1.培训体系的系统性和针对性不强
2.职业发展通道和激励机制有待完善
3.“以审代训”的实战培养机制未有效固化
三、加强新时代XX市审计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优化队伍结构
1.拓宽干部来源渠道
2.实施干部动态管理
3.畅通“内培外输”通道
(二)聚焦能力短板
1.构建精准化、差异化的教育培训体系
2.强化实战淬炼
3.突出数据赋能
(三)健全管理机制
1.完善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
2.营造崇尚学习和担当作为的良好氛围
3.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
XX市审计局关于新时代审计干部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加强我市审计干部队伍建设,XX市审计局近期组织开展了全市审计干部队伍建设专题调研。本次调研旨在全面梳理当前我市审计干部队伍建设现状,深入分析队伍在结构、能力、培养等方面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并结合新时代审计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提出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为锻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高素质专业化审计铁军提供决策参考。
一、全市审计干部队伍建设基本现状与初步成效
近年来,XX市审计局始终将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来抓,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聚焦主责主业,在干部选、育、管、用等环节持续发力,全市审计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履职能力得到稳步提升,为有效发挥审计监督职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
(一)队伍规模与基本结构
XX市审计局机关行政编制约为50名左右,当前实有在职干部约45名。从整体结构看,队伍呈现出一些基本特征:一是学历层次较高,干部队伍普遍拥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占据主体,这为审计工作的专业化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领导班子配备齐全,设有局长1名,副局长3名,以及若干正副科级领导职数,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组织领导架构。三是初步建立了干部培养体系,通过“第一议题”制度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构建了党组领学、支部带学的联动机制,确保审计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
(二)队伍建设的主要举措与成效
在日常工作中,我市审计机关积极探索干部队伍建设的有效路径,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效。
1.突出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根基。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审计干部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通过建立审计项目政治把关机制,确保审计立项、实施及报告等各环节均符合党中央决策部署,牢牢把握审计工作的政治属性。
2.聚焦专业能力,夯实履职基础。高度重视干部的专业能力培养,通过举办“审计大讲堂”等多种形式,持续开展业务知识和法规培训。同时,积极探索构建系统化的干部培养体系,针对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干部制定差异化培训计划,着力锻炼审计干部“能查、能说、能写”的综合能力。通过选派骨干参加上级审计机关组织的业务培训,鼓励干部参加职称和职业资格考试,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
3.注重实践锻炼,促进干部成长。坚持在审计一线和急难险重任务中培养锻炼干部。通过统筹调配审计资源,打破科室界限,让年轻干部在重点审计项目中担任主审或组长,在实战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此外,还积极选派干部参与巡视巡察、挂职锻炼等工作,有效拓宽了干部的视野,提升了其处理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新时代背景下审计干部队伍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与挑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对照新时代审计工作“如臂使指、如影随形、如雷贯耳”的更高要求,我市审计干部队伍在结构、能力、机制等方面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队伍结构不够优化,存在断层隐忧
1.年龄结构有待优化,后续力量储备不足。从全省范围来看,审计干部队伍平均年龄偏高,一些市县甚至超过50岁,呈现老龄化趋势。尽管我市情况相对较好,但同样面临着“青黄不接”的潜在风险。经验丰富、年近退休的业务骨干占比较高,而35岁以下的青年干部数量不足,中间力量相对薄弱,干部梯队结构尚未形成最优配置,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审计经验传承不畅、队伍活力下降。
2.专业结构较为单一,复合型人才匮乏。现有审计干部多为财政、会计、审计等传统财经类专业背景,知识结构相对单一。随着审计监督领域的不断拓展,大数据、人工智能、金融、法律、工程、环保等新领域审计任务日益繁重,对复合型、专家型人才的需求极为迫切。当前队伍中精通信息技术、熟悉工程造价、掌握法律法规的复合型人才储备严重不足,难以完全适应“一审多项”“一审多能”的现代审计要求。
(二)能力素质存在短板,难以适应新时代要求
1.宏观政策分析能力不足,“政治眼光”有待提升。部分审计干部习惯于埋头查账、核对数据,满足于发现微观层面的财务收支问题,但运用“政治眼光”从宏观层面分析问题的能力欠缺。在审计实践中,存在对宏观经济政策背景和导向研究不深、把握不准的现象,难以从国家治理和地方发展的战略高度揭示体制性障碍、机制性缺陷和制度性漏洞。审计报告和建议往往“就事论事”,缺乏穿透力和战略性,难以发挥审计在宏观决策中的参谋助手作用。
2.数据分析运用能力不强,“科技强审”存在瓶颈。尽管大数据审计已成为审计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但我市审计干部的数据分析能力仍是突出短板。一方面,部分干部存在“经验主义”,对运用大数据技术心存畏难情绪,仍习惯于传统的审计方法。另一方面,即使是接受过相关培训的干部,也大多停留在简单的数据库查询层面,缺乏对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关联分析和建模预测的能力。“计算机人员不懂业务、业务人员不懂技术”的矛盾依然存在,导致数据分析成果质量不高,难以发现深层次、系统性的问题线索。
3.综合研究和文字表达能力有待加强。审计工作的最终成果体现为审计报告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