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公寻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于我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VIP免费

提纲:

二、××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完善制度

  (二)政府主导

  (三)需求导向

1.坚持机构跟着老人走

2.聚焦医养康养融合

三、××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的主要困境

  (一)支持保障力度不足——“难落实”

1.标准体系尚不健全

2.政策扶持力度不够

  (二)服务项目种类单一——“难精准”

1.医养结合模式制约

2.运营主体缺乏竞争

3.服务项目成本偏高

  (三)专业护理人才缺乏——“难到位”

1.护理人员专业不强

2.护理人员结构不合理

3.行业对人才吸引力低

  (四)医养结合床位供求失衡——难提升

1.服务水平和观念影响

2.受疫情因素影响

四、高质量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路径

  (一)加大支持保障力度

1.健全养老标准体系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二)丰富养老服务项目

1.国内服务项目经验

2.国外服务项目经验

3.积极推进智慧养老

  (三)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1.引进并培育专业养老护理人员

2.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

3.提高医养结合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

  (四)推进医养结合产业健康平衡发展

1.提高医养结合服务水平

2.加大医养结合宣传力度

关于我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机构不断发展,养老服务水平逐年提升,但目前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约4000万,对失能和失智照护、慢病管理、康复促进等服务需求迫切。相比较而言,山区县养老问题显得更加突出,截至2022年,××区户籍人口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有18.6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比重达21.16%,老龄化系数排在温州市第3位,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82.89岁,约每5××区人中就有一位老年人。因此,大力推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要举措,能够有效推动养老服务结构的改善,减轻农村养老负担,对推进山区县及各地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二、××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践探索

(一)完善制度,整合资源,打造幸福颐养标杆区

××区于1995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区以打造“幸福颐养标杆区”为目标,先后实施康养服务体系“个十百千万”工程等多项政策,切实推进了医养结合工作纵深发展。据××区民政局统计,2020年全面推进乡镇敬老院建设,做到乡镇养老机构全覆盖。同时,提升建设闹村、南湖2个乡镇的养护院,共新增床位228张,养老机构入住率提升5个百分点。为满足老龄人口高品质养老服务需求,2021××区印发了《关于加快康养体系建设打造幸福颐养标杆区的实施意见》,整合了医疗、康复、养老等资源,推进医养康养有机融合,不断提升老年人及其家属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此外,大力推进试点镇、村建设,2023××区共上报创建乡镇2个、村(社区)10个。××区昆阳镇通过成立专班、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宣传引领等举措,围绕创建五大友好体系,打造“宜养、宜医、宜居、宜乐、宜学”老年友好城镇。

(二)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完善养老服务网络

××区鳌江镇研判重点形势,注重补齐短板,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深化医康养结合服务,组建各级老年教育联盟等方式,创建富裕富足、普及普惠、尊老敬老、乐活乐享的老年友好城市。上林垟村成立老年食堂慈善基金、推行数字化助餐服务,创建端牢金饭碗,老年宜居上林垟。厚垟村构建111N养老体系,养老驿站+养老机构+居家养老+社会组织的多家联动链式养老模式,实现在家门口幸福养老的需求,打造更规范化、专业化的示范性老年服务社区模式。在整合资源,建立多跨协作体系的基础上,构建机构、社区、居家融合发展“伞状”养老服务生态体系,使更多老人获得高品质、高水平养老服务。2023××区国企参与养老事业和产业入选温州市打造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首批试点。××区国企参与养老事业和产业发展试点项目先试先行,以医康养项目为依托,引入省属国企物产中大金石集团,凭借其丰富养老运营经验,致力于打造成医养结合中高端养老机构,大幅提升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走出国企参与养老服务助力共富的新路子。

(三)需求导向,普惠共享,夯实老年友好基础

1.坚持机构跟着老人走,完善基础设施。率先布局满足多层次需求的养老机构,相继启动县社会养老福利服务中心、县康养医养联合体和中心养老院等大中型养老机构建设。以鳌江、水头、腾蛟红景天3家养老机构为试点,实体运营认知症照护专区。利用撤并的敬老院、闲置村社办公楼等场所,规划建设嵌入式养护院12个,提供“7×24”综合照护服务。

2.聚焦医养康养融合,建设3家康养联合体。××区养和养老院列入国家首批老龄健康医养结合远程协同服务试点机构,在全省率先开展养老机构开业“一件事”改革,有效破解养老机构开办难题。目前,全县乡镇医疗卫生机构100%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分别与33家养老机构签订协议,签订率达100%。此外,××区顺溪、海西等地每个医疗机构均配备一辆巡回车送药上门服务,此项目在××省具有推广意义。

三、××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的主要困境

虽然××区在推进医养结合体系建设方面已取得一些成绩,但仍面临高质量发展困境。

(一)支持保障力度不足——“难落实”

1.标准体系尚不健全。目前,××省专门针对医养结合的体系建设、标准等文件尚不完善。××区印发了《关于加快康养体系建设打造幸福颐养标杆区的实施意见》,但关于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服务标准、设施标准、收费标准等方面仍欠缺明确规定,监督管理体系尚不够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难以渗入覆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缓慢,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卫生、民政,财政等多部门多头管理未能将权责明确划分,政策碎片化等现象频繁出现,致使相关扶植政策不能及时落地落实。

2.政策扶持力度不够。一是养老用地保障不足。医养用地指标不足是制约医养结合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缺乏针对养老用地,特别是系统推进养老用地逐年增长的政策规划,导致民营养老院扩展规模增设医疗机构或创办医养结合养老机构,难以通过审批得到土地指标。二是政府资金投入不够。充足的资金支持是推动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养老机构和康养中心都需要专业的医疗基础设施,开发可以实时动态监测老年人健康的可穿戴设备比如智能手环等,这些都需大量资金投入。三是医保屏障尚未打通。医保覆盖率低,由于山区县医疗机构医保报销费用不足,入住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退休老人在康复治疗和医养护理等方面产生的费用大多无法使用医保卡支付,极大地制约了医养服务机构扩大人群服务范围。

(二)服务项目种类单一——“难精准”

1.医养结合模式制约。当前,××区医养结合主要以养和医院为主,将服务中心放置于医疗的作用上,重在解决老年人普遍的慢性病治疗问题。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医疗机构本身业务压力大,接诊量多,无法精确评估养老需求,难以精准制定个性化的治疗和养老方案,致使养老项目种类单一化的不良现象滋生。

2.运营主体缺乏竞争。多数“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由于运营主体缺乏市场竞争压力,所提供的服务大多趋于同质化,并未高度重视心理慰藉和医疗保健等功能。有慢性病疗养以及精神慰藉需求的患者往往无法被有效满足。

3.服务项目成本偏高。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在心理慰藉、精细化专业服务等方面费用偏高,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单一、管理和服务成本高,难以惠及多数老年人。

(三)专业护理人才缺乏——“难到位”

1.护理人员专业不强。在走访山区县等养老机构过程中发现,医养护理人才短缺是养老机构发展的第一大“绊脚石”。医养机构中有资质认证的专业服务人员不足,尤其缺乏具有相关工作经验以及职业技能的专业人才。大部分护理人员技能水平素质低下且流动性较大,严重影响医养服务质量。例如,水头红景天在岗护理人员中仅有约50%具有护理资质。主观上,非专业护理人员文化程度多为小学,甚至有些从未接受过教育,他们无法通过养老护理员专业资质考试。客观上受政策约束,自2018年至2020年国家连续三年暂停养老护理员专业资质考试,致使具备专业资质的护理人员十分紧缺。

2.护理人员结构不合理。养老照护人员的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均不合理是影响护理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区养老护理员年龄多为50—60岁,且多为女性。受到年龄以及性别的限制,很多护理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不能满足老年人的护理需求。

3.行业对人才吸引力低。××区多数养老机构在护理人员晋升、培训、考核等方面并未建立完善机制。养老照护人员的从业选择也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因此,毕业后进入医院而非养老院是大部分护理人才的选择。养老照护由于工作时间较长、内容繁琐等特殊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4、如遇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微信:22665800

关于我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
搜索资料
我的下载
会员中心
在线客服
  • 客服微信:22665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