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市主要消费情况和生活性服务业供给现状
(一)主要消费情况
(二)生活性服务业供给现状
二、全市生活性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创新供给能力弱
(二)市场主体促消费力度不强
(三)文旅资源开发滞后
(四)政策与资金投入强度不够
三、对策建议
(一)提升丰富业态
(二)着力提质升级匹配消费需求
(三)加大文旅资源开发力度
(四)加大刺激支持力度
关于推动生活性服务业提质升级促进全市消费的调研报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扩大内需,必然离不开生活性服务业的提质升级。生活性服务业是直接向居民个人或家庭提供物质与精神生活消费产品及服务的产业,其核心功能在于满足居民最终消费需求。本次调研第二组利用一天时间,通过实地走访、查阅资料、观看展片等方式,调研了X市文创产业园、X广场、X市康复中心医院康养公寓,并随机走访了部分热门消费场景地,旨在通过分析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为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从而进一步促进全市消费提供参考。
一、全市主要消费情况和生活性服务业供给现状
(一)主要消费情况
2024年,全市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0.4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城镇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8亿元,增长2.1%;农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6亿元,增长7.7%(经济普查后修订数据)。基本生活类商品中,粮油食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4.7%,烟酒类商品零售额增长27.3%,化妆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2.1%。消费升级类商品中,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6.9%,中西药品类增长3.0%。大宗商品中,汽车类增长19.8%,石油及制品类下降7.4%。
主要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基本生活消费稳定增长。居民对于基本生活物资的需求刚性较强,粮油食品类、烟酒类等基本生活物资消费品零售额增长稳定,商品消费在整体消费中占据基础地位。二是改善型和发展型消费潜力释放。化妆品类、家用电器类等改善型消费增长明显,居民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开始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和个人消费的改善。三是大宗商品消费有分化。汽车类消费增长,体现出居民出行需求的增加以及对生活品质的追求,而石油及制品类消费下降,主要受新能源汽车发展、油价波动以及出行方式变化等因素影响。
总体来看,商品消费仍占据主导地位,但服务消费占比呈稳步上升态势。随着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热点从商品消费加速转向服务消费,以教育、康养、文创、娱乐、餐饮为代表的发展型、改善型消费需求持续扩大。反映出X市居民消费正从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向追求高品质生活加速转变。
(二)生活性服务业供给现状
近年来,X市积极丰富应用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夜间经济、体验式消费等新型消费场景不断涌现。通过制定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争取专项资金、开展促销活动、加大商贸主体培育力度等措施,有效促进了消费市场的活跃和消费需求的释放。
一是全市各大消费市场持续向好。2019-2024年,限额以上零售业商品销售额由18.57亿元增长至32.96亿元,年均增长率16%。零售业从业人员由920人增长至1690人,年均增长率16.42%。依托X、X、X,精心打造3处夜间消费场所,“夜游”“夜演”“夜娱”“夜食”等多元消费业态,让城市烟火味更浓。持续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X鲜生商业综合体、X商场升级改造项目投运,X智慧服务平台完成系统搭建,对接600余家商户,绘制便民生活服务导视图24个。消费领域,逐渐呈现出传统消费逐渐向追求品质的服务型消费拓展的趋势。
二是住宿和餐饮行业企稳回升。2019-2024年,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由2.71亿元增长至6.76亿元,年均增长率20.06%。2019-2023年限额以上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由1.47亿元增长至2.17亿元,年均增长率10.23%,我市已形成以大型酒店饭店为龙头,火锅店、农家乐、美食街、中小型餐馆为主体,大中小、高中低、中西兼具竞相发展的态势,餐饮业已成为繁荣市场、扩大内需、拉动消费、增加就业,推动全市经济多元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是银发经济和托育需求前景广阔。2019-2024年,我市65岁及以上常住人口由5.32万人上升至6.81万人,年均增长率6.29%,人口均衡发展面临挑战。老年人口抚养比由15.67%增长至23.07%,年均增长率8.78%。老年人口呈现基数大、增速快及高龄化、失能化、空巢化趋势明显的特征,未来养老供需矛盾突出;为有效解决留守、孤寡、独居老人养老难题,目前全市共建成村级互助幸福院93所,乡镇(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1所,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41所,覆盖率分别达到66.9%、61.1%、95.3%,积极应对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托育服务方面,全市托育服务制度体系建设有序推进,托育服务机构大幅增加,婴幼儿入托人数不断增加,托位利用率不断提升,托育服务需求呈现稳定增长态势。目前,全市实有托育服务机构20家,共设置托位1738个,每千人口托位数4.04个。目前,全市入托婴幼儿383人,累计托位使用率32%。托育服务收费价格基本处于全省平均水平。
四是文旅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24年接待旅游人数1149.38万人次,旅游花费67.7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33.67%和39.44%。全市现有A级旅游景区15家,其中4A级景区3家,3A级景区5家,2A级景区7家。建成X、X、X、X、X、X、X等一批特色景点。文旅部门制定《关于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X市支持文化和旅游融合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等系列政策举措,保障文旅产业发展。市场主体培育成效明显,2024年全市文旅规上企业达到7家,较上一年增加133%,实现了一年翻一番的历史性突破。
二、全市生活性服务业存在的问题
(一)消费创新供给能力弱,难以匹配消费升级需求。目前,X市城市消费高端化、个性化供给缺失,消费领域没有显著“IP”和谷子经济等迎合年轻人的消费热点。创新市场培育方面,缺乏有效措施,市场上商品同质化严重,高端定制化产品和服务供给不足。特别是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创新能力不强,新兴消费业态和模式发展缓慢,难以跟上消费者需求变化的步伐。
(二)市场主体促消费力度不强,本地消费吸引力弱。近年来,我市居民消费外溢现象严重,消费市场参差不齐、场景不多、品质不高、服务不优,不能有效满足居民高品质消费需求,存在“X挣钱武威花”的现象。如:我市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仅有常规的厂补和国补,对比武威市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除了汽车厂家补贴(10000元)、国家补贴(15000元)共计2.5万元以外,还有经销商额外赠送车膜、座垫、地垫等服务(优惠约3000元)。从营销端看各类市场主体代理地位较低,促销手段单一、促销力度不大。从产品端看X市产品和服务供给滞后于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从质量端看,综合商业中心、文旅、养老育幼等生活性服务业领域优质供给不足,服务供给质量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差距。
(三)文旅资源开发滞后,消费潜力未释放。一是优势资源利用率低。火星1号基地、骊靬文化、工业遗产等独特资源尚未有效转化;御山峡汉明历史文化长廊、青土井古生物化石发现地等无游客接待中心、展览馆、游乐设施等基础配套设施,旅游“可消费性”低,独特IP资源的文化内涵挖掘不足、转化路径单一、商业价值远未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