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治生态建设总体情况
(一)理论武装“铸魂”工程扎实推进
(二)责任落实“强基”工程纵深推进
(三)队伍建设“提质”工程成效凸显
(四)作风建设“清朗”工程持续深化
二、存在的不足及具体表现
(一)理论学习的“深度”与“转化”存在差距
(二)责任传导的“密度”与“实效”有待加强
(三)队伍建设的“力度”与“精度”仍需提升
(四)政治文化的“温度”与“感染力”仍需增强
三、问题根源剖析
(一)政治站位的高度不够
(二)制度执行的刚性不足
(三)干部管理的理念滞后
四、下一步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
(一)实施“政治领航”行动
(二)实施“责任固链”行动
(三)实施“人才赋能”行动
(四)实施“文化润心”行动
XX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5年度政治生态分析报告
根据XX市委《关于常态化开展政治生态分析研判工作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为全面、深入、系统掌握我局政治生态状况,局党组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通过专题调研、个别访谈、查阅资料、民主测评、征求意见等多种方式,对2025年以来全局政治生态建设情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和系统研判,深入查摆存在的短板弱项,深刻剖析问题根源,并针对性提出整改提升措施。现将分析研判情况报告如下。
一、政治生态建设总体情况
2025年以来,局党组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严格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自然资源和规划事业高质量发展,全局政治生态呈现出旗帜鲜明、正气充盈、团结和谐、风清气正的良好态势,为圆满完成各项重点任务、服务XX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全局总编制192人,实有在岗人员185人,2025年度部门预算总额为5.29亿元。
(一)理论武装“铸魂”工程扎实推进,政治方向更加坚定
一是理论学习常态化制度化。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党组会、局长办公会的首要内容。2025年,全局累计召开党组(扩大)会议21次,其中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然资源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重要论述13次;组织中心组专题研讨6场,全局185名干部职工均参与其中,覆盖率100%。巩固深化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题学习教育,确保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
二是学习形式创新化多样化。积极创新“理论+实践”深度融合的学习模式,将理论学习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结合“4·22”世界地球日、“6·25”全国土地日等行业重要节点,组织党员干部深入XX区、XX县等基层一线、项目现场、田间地头,开展耕地保护、地质灾害防治、不动产登记等政策宣讲和实践服务活动8场,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现场解答群众疑问百余条。依托“学习强国”“干部网络学院”等线上平台,建立“每日打卡+每周晾晒+每月评比”的学习激励机制,全局人均年度积分高达12800分,在市直机关单位中名列前茅。
三是示范引领标杆化具体化。领导干部带头领学促学,党组成员带头撰写心得体会、带头讲授专题党课。特别是在全局范围内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涌现出一批学习典型。业务骨干XX同志坚持数年如一日,手写学习笔记超过20万字,其结合XX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实践撰写的学习心得《向存量要空间,为发展添动能》被《XX日报》理论版刊发,成为全局干部职工理论联系实际的鲜活榜样,有效激发了全员学习的内生动力。
(二)责任落实“强基”工程纵深推进,管党治党更加严实
一是责任体系系统化闭环化。严格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年初即制定印发《2025年党建工作要点》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计划》,将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和“一岗双责”细化为涵盖32项具体任务的责任清单。局党组书记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分管科室及下属单位负责人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承诺书》共56份,构建起“一把手”负总责、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纪检监察协同监督、科室负责人“直接负责”的四级联动、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全年召开党风廉政建设专题会议4次,听取班子成员“一岗双责”履职报告2次,确保责任落实无死角、全覆盖。
二是风险防控精准化常态化。坚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开展廉政风险点动态排查12轮,聚焦土地审批、规划许可、项目验收、执法监察、资金使用等关键环节和重点岗位,梳理出廉政风险点23个,并逐一制定了28条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形成《重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手册》。创新实施“嵌入式”廉政监督模式,在核心业务审批流程中,由纪检干部或特邀监督员担任“纪律观察员”,对重大决策和关键环节进行过程监督。2025年以来,已对12个市级重点项目审批、56家用地单位的服务过程开展“伴随式”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招标流程不规范、材料审核不细致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7个,有效避免了小问题演变成大错误。
三是纪律教育深刻化实效化。坚持正面引导与反面警示相结合,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警示教育片4场,赴XX市廉政教育基地接受现场教育1次。创新开展“以案说纪”微课堂6次,选取系统内外发生的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由纪检干部、业务科长轮流上台剖析案情、解读纪法,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2025年以来,全局未发生一起违纪违法案件,干部职工遵规守纪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显著增强,干事创业的“安全感”和“底气”更足。
(三)队伍建设“提质”工程成效凸显,担当作为更加彰显
一是选贤任能导向鲜明。坚持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2025年,结合机构改革后的职能优化,通过“岗位大练兵”“技能大比武”等公开竞争方式,选拔了12名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业务骨干充实到科级领导岗位或关键技术岗位,其中3名年轻干部成功入选省自然资源厅“青年尖兵库”。干部队伍的专业结构和年龄梯次得到进一步优化,形成了“老中青”传帮带、各年龄段干部比学赶超的生动局面。
二是培养锻炼链条完整。着眼于长远发展,实施年轻干部“墩苗计划”,选派5名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到自然资源部、省自然资源厅等上级单位跟班学习,选派3名缺乏基层经验的干部到乡镇(街道)自然资源所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通过多岗位、跨层级的培养,有效帮助干部开阔视野、增长才干、锤炼作风,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适应新时代复杂局面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三是急难险重冲锋在前。在服务保障XX市重大战略、应对急难险重任务中,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XX片区土地征收、XX重大项目用地保障、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等攻坚行动中,先后成立了7支“党员突击队”,设立了15个“党员先锋岗”。尤其是在某项专项督察整改工作中,党员干部们连续奋战60余天,不分昼夜核查图斑、整理卷宗,推动解决了28个群众反映强烈的历史遗留问题,相关事迹被行业权威媒体专题报道2次。2025年,全局共有12人次获得市级以上表彰,其中XX科室被评为“全省自然资源系统先进集体”,1名干部荣获“XX市最美公务员”称号。
(四)作风建设“清朗”工程持续深化,政治文化更加清明
一是“四风”整治常抓不懈。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治“四风”。2025年,全局“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18%,各类会议、文件数量分别同比减少25%和22%。大力整治“庸懒散慢拖”等作风顽疾,创新开展“作风建设提升月”活动,建立“周督查、月通报、季考评”的常态化督查机制,通过明察暗访、效能监察等方式,累计通报窗口服务不规范、公文办理超时等各类作风问题12起,批评教育15人次,有力促进了工作效能的提升。
二是服务效能显著提升。大力弘扬“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中主动作为。在行政审批环节,全面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模式,对非核心要件允许企业承诺后补,内部流转实现多科室同步审核,使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等核心业务的平均办理时限从法定的20个工作日大幅压缩至12个工作日。在监管服务中,积极落实“柔性化”执法理念,变“被动处罚”为“主动服务”,全年组织工作队深入企业开展用地政策、规划法规等专题宣讲37次,帮助19家企业解决了项目推进中遇到的规划调整、用地指标等实际困难,实现了“服务温度”与“监管力度”的有机统一。
三是精神面貌焕然一新。随着作风建设的深入,全局上下形成了紧张有序、务实高效的工作氛围。干部职工普遍反映,“现在加班是常态,但心里不憋屈,干劲反而更足了;工作压力确实大了,但目标明确,心气更顺了”。积极向上的政治文化正在形成,团结干事、担当作为、清正廉洁已成为全局干部职工的广泛共识和自觉行动。
二、存在的不足及具体表现
对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好干部标准以及政治生态建设“十看”要求,通过深刻反思和广泛征求意见,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局政治生态建设虽然总体向好,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短板和弱项。
(一)理论学习的“深度”与“转化”存在差距
一是学习思考的系统性、深刻性不足。部分干部职工在理论学习上存在“为学习而学习”的倾向,满足于“读了原文、记了笔记、写了心得”,但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的功夫不够。在专题研讨中,个别同志的发言材料存在照搬照抄网络文章、单纯复述课件内容的现象,未能紧密结合XX市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实际,对如何将新思想新理论转化为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