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与取得成效
(一)强化组织领导
(二)坚持多维宣传
(三)实施严密巡防
(四)坚持疏堵并重
二、当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
(一)宣传教育的深度与广度仍有拓展空间
(二)秸秆收储运体系的运行效能有待提升
(三)综合利用的产业链条尚不够健全和稳固
(四)长效监管机制的科技化水平亟待加强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与主要措施
(一)持续深化宣传引导
(二)着力优化收储运体系
(三)全力拓展利用渠道
(四)积极创新监管模式
XX乡2025年度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情况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的决策部署,切实筑牢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守护碧水蓝天,我乡始终将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本年度,特别是秋冬季农业生产关键期,全乡上下紧紧围绕“不着一把火、不冒一处烟、不留一片黑斑”的核心目标,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末端严疏,推动秸秆禁烧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现将本年度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情况与取得成效
本年度,XX乡立足区域农业生产实际,坚持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通过强化组织领导、深化宣传教育、严密巡查防控、拓宽利用渠道等一系列组合拳,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防、堵、疏”一体化工作模式。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高位推动的工作格局
工作启动伊始,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召开全乡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专题部署会议,对全年特别是秋冬季重点时期的工作进行全面动员和周密安排。
一是建立健全领导机制。成立了由乡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第一副组长的秸秆禁烧专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全盘工作。明确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工作要求,确保了此项工作在组织上有保障、在推进上有力量。
二是细化压实责任链条。为杜绝责任悬空、工作脱节,我乡严格落实“党委包片、驻村干部包村、村‘两委’干部包组、党员及村民代表包户”的四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将全乡耕地分解到24个行政村,再由各村细化到组、到户、到具体地块,绘制了详尽的“责任田”分布图,确保每一片农田都有明确的监管责任人,实现了管理范围全覆盖、责任主体全明确,从根本上解决了“谁来管、管哪里”的问题,为后续工作的精准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是强化督导考核问效。工作专班定期与不定期对各村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将秸秆禁烧工作成效纳入年度村级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通过明察暗访、现场通报、限期整改等方式,对工作不力、措施不实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问责,形成了强有力的工作倒逼机制,有效激发了各级干部的工作主动性和责任感。
(二)坚持多维宣传,营造全面禁烧的浓厚氛围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我乡坚持将宣传教育贯穿于工作始终,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互补的方式,开展了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宣传攻势,旨在将禁烧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线上宣传方面,充分利用乡官方微信公众号、24个村级工作微信群等新媒体平台,累计推送秸秆禁烧相关政策法规解读、焚烧危害科普知识、外地火灾警示案例、综合利用典型事迹等信息300余条。通过图文并茂、短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扩大了政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使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禁烧观念。
在线下宣传方面,则更注重宣传的广度与深度。一是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党员志愿者等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面对面发放《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宣传彩页等资料超过15000份,耐心讲解露天焚烧秸秆所面临的罚款、拘留等法律后果及其对空气质量、土壤结构的严重危害。二是动用流动宣传车,在全乡范围内进行不间断巡回广播,并利用各村的应急广播系统,在早、中、晚等关键时段循环播放秸秆禁烧音频,确保宣传声音无处不在。三是在各村主要路口、田间显要位置悬挂宣传横幅超过200条,营造了“禁烧人人有责、成果人人共享”的强大社会声势,使“不能烧、不愿烧、不想烧”的环保意识逐步成为广大群众的行动自觉。
(三)实施严密巡防,筑牢禁烧工作的坚固防线
在压实责任、强化宣传的基础上,我乡将巡查防控作为防止“第一把火”的关键环节,构建了全天候、全覆盖的立体化巡防网络。
一是组建专业巡查队伍。以村为单位,整合村组干部、护林员、党员和热心群众等多方力量,组建了24支、总计超过300人的禁烧巡逻队。同时,为各村统一配齐了铁锹、扫帚、水桶、手提式灭火器等应急灭火设备,并进行了基本操作培训,确保一旦出现火情苗头,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置。
二是实施不间断动态巡查。巡逻队采取“定点值守与动态巡逻”相结合的方式,对辖区内的重点区域、重点地块以及午后、傍晚、夜间等重点时段,进行24小时不间断拉网式巡查。据统计,自秋收工作全面展开以来,全乡巡逻队累计巡查时长超过8000小时,有效防范和制止了可能发生的焚烧行为,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三是建立快速响应机制。乡工作专班建立了高效的应急指挥系统,确保信息传递畅通。巡逻人员一旦发现疑似烟点或火情,立即通过对讲机或微信群上报,专班在接到报告后5分钟内即可调度就近力量进行核实处置,形成了“地面巡查发现、空中技术监测、乡级统一调度、村级快速处置”的应急闭环,全力筑牢了秸秆禁烧的“防火墙”。
(四)坚持疏堵并重,探索秸秆资源化利用新径
禁烧是手段,利用才是根本出路。我乡深刻认识到,只有为秸秆找到合适的出路,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焚烧的动机。为此,在严防死守的同时,积极探索秸秆“变废为宝”的有效途径,大力推进综合利用工作。
一是建立临时收储体系。为解决秸秆离田后的存放难题,避免因田间堆积而产生的焚烧隐患,我乡指导24个行政村因地制宜,在远离村庄、林地和交通要道的区域设立了村级秸秆临时堆放点。同时,在乡域内规划建设了1处规模较大的乡级集中堆放转运中心。通过组织专业清运车辆,及时将各村收集的秸秆转运至乡级中心,做到了日产日清、应收尽收,确保了田间地头的整洁与安全。
二是积极对接利用企业。我乡主动作为,积极与周边多家秸秆回收企业、生物质发电厂、有机肥生产公司等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农户参与”的模式,由企业对集中堆放的秸秆进行统一收购、统一拉运、统一加工。这一举措不仅彻底解决了秸秆的出路问题,还为部分农户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三是探索多元化利用模式。在秸秆“饲料化”和“燃料化”的基础上,我乡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户探索秸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