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坚持固本强基
二、坚持履职尽责
三、坚持正风肃纪
党委班子2025年度述职述廉述法报告
2025年,党委班子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依法治国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坚决扛起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紧紧围绕中心任务,统筹推进政治建设、履职担当、党风廉政和法治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现将一年来党委班子履职尽责、廉洁从政、依法用权情况报告如下。
一、坚持固本强基,政治建设不断加强
党委班子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持续强化理论武装,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决策部署在本地区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一是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全年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18次,围绕“中国式现代化”“新质生产力”“党的自我革命”等重大主题开展专题研讨12次,班子成员带头撰写心得体会36篇。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专题轮训等形式,组织基层党组织开展集中学习400余场次,覆盖党员1.2万人次。充分发挥党校主阵地作用,举办科级干部培训班、青年干部培训班、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训班等8期,培训干部650人次。持续推进“学习强国”平台运用,党员干部日均学习积分稳居全县前列。通过系统化、常态化学习,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显著提升,进一步夯实了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二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执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全年向县委请示报告重大事项23项,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经济建设、民生保障、生态环保、安全稳定等重大决策部署,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建立任务台账,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特别是在推动乡村振兴、优化营商环境、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方面,党委班子主动作为、靠前指挥,确保各项政策精准落地、取得实效。在主题教育中,班子成员带头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基层走访群众500余人次,形成调研报告18篇,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86个,切实把“两个维护”体现在行动上、落实到工作中。
三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政治生态。严格执行《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高质量召开年度民主生活会和专题民主生活会,会前广泛征求意见建议132条,会上班子成员坦诚相见、红脸出汗,查摆问题117项,制定整改措施156条,全部建立整改台账并限期销号。严格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班子成员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组织生活120余次。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修订完善党委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全年召开党委会32次,研究重大事项186项,始终坚持集体领导、民主决策、依法依规办事,确保决策科学、程序规范、过程透明。持续巩固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坚决反对“七个有之”,做到“五个必须”,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
四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委全年专题研究意识形态工作6次,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制定应对预案。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对辖区内的宣传栏、文化站、宗教场所、网络平台等开展全面排查整治,关停违规自媒体账号3个,整改问题点位12处。强化网络舆情监测处置,组建网评员队伍45人,全年妥善处置网络舆情17起,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有效防止负面炒作。加强正面宣传引导,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等主题,组织开展群众性宣传教育活动30余场,制作发布短视频、图文报道200余条,累计阅读量超50万次,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二、坚持履职尽责,中心工作全面提质
党委班子始终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一是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发展动能持续增强。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党委班子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建立“月分析、季研判、年总结”工作机制,及时协调解决企业用工、融资、用地等困难问题。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大力培育新兴产业,新引进高新技术企业8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2%。持续推进产业园区提质增效,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3亿元,新建标准化厂房15万平方米,园区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8万户,同比增长11.6%。
二是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焕发新貌。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年投入财政衔接资金1.2亿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45个,带动脱贫人口人均增收2800元。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建成高标准农田3.5万亩,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12个,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升至65%。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户厕改造1800户,新建村级污水处理设施8处,创建省级美丽乡村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