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XX县县城区老旧小区建设项目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县城区老旧小区建设项目推进会议,主要目的是全面总结前一阶段的工作成效,深刻剖析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再落实。刚才,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汇报了项目总体情况,各参建单位、相关职能部门和乡镇的负责同志也分别作了很好的发言,态度坚决,措施具体,展现了大家攻坚克难的决心。
县城区老旧小区改造,是县委、县政府立足城市发展全局、顺应人民群众期盼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这既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一项重要的发展工程,更是一项考验我们执政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政治任务。自项目启动以来,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如今走在XX片区的XX路、XX巷,我们能直观地感受到县城环境正在变得更加整洁、更加靓丽;随着屋面防水修复、管线“蜘蛛网”清理、基础设施更新等工作的推进,市民的生活也正在变得更加安全、更加便捷。这些变化,老百姓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为我们进一步推进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所有奋战在老旧小区改造一线的同志们,以及理解、支持并积极参与改造工作的广大市民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更要清醒地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城镇老旧小区改造,绝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而是城市更新行动的“关键一役”,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更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民心之举”。
第一,这是一项必须抓好的民生工程,承载着人民群众的幸福期盼。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我们改造的这些小区,大多建于上世纪末,普遍存在设施老化、功能不全、环境脏乱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居住品质和生活幸福感。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这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为群众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整洁的居住环境,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把这件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就是对“人民至上”理念最生动的践行。今年内,我们要完成6个小区、4208户居民的改造任务,这背后是四千多个家庭的殷切期盼,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懈怠。
第二,这是一项必须抓牢的发展工程,关系到城市发展的未来格局。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是“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的重要任务,是扩大内需、稳定投资、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抓手。每一项改造工程,都能有效带动建材、设计、施工、家装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更重要的是,通过改造,我们能够有效盘活存量空间资源,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整体形象和综合承载力。一个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充满活力的城市,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资本和项目落地,为XX县的长远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因此,我们必须把老旧小区改造放到城市更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让它成为推动XX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第三,这是一项必须抓实的治理工程,考验着我们的能力与担当。老旧小区改造涉及的利益主体多、协调难度大、历史遗留问题复杂,是对我们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它不仅仅是工程建设问题,更是一个社会治理问题。这项工作做得好不好,不仅体现在墙面刷得白不白、路面铺得平不平,更体现在群众工作做得深不深、体制机制建得顺不顺、长效管理跟得紧不紧。我们必须通过这项工作,探索和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引导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从“局外人”变为“主人翁”,从而全面提升基层社会的治理效能,夯实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
然而,在肯定成绩、深化认识的同时,我们更要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正视当前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和问题。从刚才的汇报和日常的督导情况来看,一些问题不容忽视,甚至可以说比较突出。
一是项目推进的“速度”还不够快。部分项目进度明显滞后于时间节点要求,存在“前紧后松”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前期准备工作不够充分,对改造过程中的复杂性预估不足,导致问题出现时应对失措;另一方面是相关单位的统筹协调力度不够,存在推诿扯皮、效率不高的现象。例如,管线入地工作,常常因为电力、通信、广电等多家单位步调不一,导致路面反复开挖,严重影响了施工进度和群众生活。
二是项目实施的“精度”还不够高。有的改造方案,闭门造车,未能充分吸收居民的意见建议,导致改造内容与群众的实际需求脱节。群众最盼望解决的可能是下水道堵塞、停车位不足的问题,但我们的方案却把重点放在了外墙的美化上,这就是典型的“面子工程”,没有做到“靶向治疗”。还有的施工单位,对设计方案理解不深、执行不严,施工工艺粗糙,质量把控不严,没有把项目打造成经得起时间和群众检验的精品工程。
三是文明施工的“温度”还不够足。在一些施工现场,我们看到的是建筑材料随意堆放、施工噪音扰民、扬尘污染严重、周边交通组织混乱等现象。这些问题虽然看似是“小节”,但却直接影响到群众的日常生活,也损害了政府的形象。文明施工,体现的是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更体现的是我们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如果我们一方面在为群众办好事,另一方面又因为施工管理不善而给群众添堵,那么我们的工作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这些问题的产生,根源在于部分同志的思想认识存在偏差,工作作风不够扎实,责任落实不够到位。我们必须对这些问题高度警惕,深刻反思,并在接下来的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下面,我讲四点意见。
第一,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施策,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规划先行,谋定后动。决不能为了赶进度而盲目上马,也决不能“一刀切”。一是要优化项目生成机制。对于目前尚未开工的项目,要暂时停止推进,进行全面的梳梳理和评估。后续项目,要坚决推行“自愿申报、竞争入围”的机制。也就是说,要从过去的“要我改”转变为“我要改”。申报的前置条件,必须是小区居民改造意愿强烈,居民会议表决通过率高,并且对居民出资、后续管理等关键问题达成共识。县住建部门要会同相关单位,尽快研究制定一套科学的竞争性评审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