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现实状况与主要成就
(一)政治建设不断深化
(二)党建责任不断压实
(三)基础建设不断增强
(四)作用发挥不断彰显
(五)作风风气不断纯正
二、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
(二)基层党建活力不足问题
(三)年轻党员参与度低问题
(四)形式主义倾向问题
(五)资源分配不均问题
(六)意识形态领域挑战问题
三、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治引领
1.构建“三位一体”引领机制
2.健全“闭环清单”落实机制
3.打造行业特色党建品牌
(二)创新组织机制
1.推进“四强”支部建设质量提升行动
2.实施分类指导
3.建立“党建e家”智慧党建平台
(三)激发青年活力
1.构建“4+1+N”青年理论学习工作模式
2.推行“双培养”机制
3.创新“青思荟”品牌活动
(四)整治形式主义
1.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2.精简文件会议
3.推进“联创协作”机制
(五)优化资源配置
1.建立“五强”乡镇(街道)、“五星”村(社区)定级管理制度
2.建立“135”模范机关创建路径
3.建立跨部门资源共享机制
(六)筑牢思想防线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
2.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
3.加强网络舆情管控
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调研报告
一、现实状况与主要成就
XXX机关党建工作在党的XX大精神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关党建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深化政治机关建设,形成了具有厦门特色的机关党建工作格局,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障。
(一)政治建设不断深化。XXX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固本培元。一是高标准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创新打造“理论宣讲轻骑兵”“机关大讲堂”“阅·青春”等品牌,坚持不懈加强党员干部党性锻炼。二是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年年获评优秀,2024年位居市直部门前列。三是认真打好意识形态主动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当好“三个表率”、建设模范机关。
(二)党建责任不断压实。XXX构建了完善的党建责任体系,确保责任层层传导到位、落实到位。一是制定出台《机关党组织负责人抓基层党建工作责任清单(试行)》《XXX直单位基层党建工作各级书记责任清单(试行)》等制度文件,细化党组(党委)书记、机关党委书记、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党支部书记4个岗位工作要求。二是发挥考评导向作用,出台《XXX直机关党组织书记述职评议办法》,实现述职评议考核全覆盖,推动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机关党建工作格局。
(三)基础建设不断增强。XXX注重机关党建基础建设,为党建工作提供有力支撑。一是组织编写《机关党建工作中常见问题解答》,编印《机关党组织换届工作指引》和《发展党员工作指引》,对抓好党支部基本建设进行指导和规范。二是推动落实“一岗双责”,全市市直机关单位大多数党支部书记由部门负责人担任。三是建好用好“厦门党建e家”管理员队伍,使之成为机关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力量。四是组建市直系统党建督查员队伍,常态化参与党建督查工作。五是依托厦门城市党建学院,抓好机关党员五年教育规划落实。
(四)作用发挥不断彰显。XXX机关党建注重服务中心、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推动党建工作成效体现在业务发展成果上。一是坚持服务中心,在全市广泛开展机关党建创新案例评选,连续多年开展市直机关党建品牌创建活动,相继评选出75个有特色、可推广、能长效的党建品牌。二是坚持服务社会,市直机关1.1万余名党员下沉一线抗疫,挂钩帮扶104个经济薄弱村,组建32支驻村工作队和1000多支党员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1.8万余次。三是坚持服务群众,完成“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1500多项,建立“爱心结对”机制,全市7400多名党员干部和3800多个基层党支部“一对一”结对帮扶残疾人、孤困老人等特殊群体,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五)作风风气不断纯正。XXX机关党建注重作风建设,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一是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以党纪是“紧箍咒”,更是“护身符”的理念,推动党员干部严守纪律规矩。二是加强廉政建设,紧盯廉政风险防控点,在干部提拔使用、审计进点会、临时党支部成立大会上强化纪律教育。三是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和审计回访,传达学习市纪委专题学习内容,确保纪律严明。四是持续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按照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后两年行动的部署要求,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工作。
二、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党建与业务“两张皮”问题
问题表现:部分单位党建与业务工作存在割裂脱节现象,谋划机关党建工作时对业务工作考虑不多,部署业务工作时没有考虑发挥机关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工作推动缺乏统筹,措施办法缺乏融合。有的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业务工作“貌合神离”,党建和业务融合停留在表面“物理拼接”层面,缺少深度“化学反应”。
原因分析: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党员干部存在“重业务轻党建”现象,认为业务工作是“显绩”,党建工作是“潜绩”。二是考核机制不健全,机关党建考核结果与业务工作考核结果相脱节,缺乏有效衔接。三是业务部门与党务部门沟通协调不足,未能形成工作合力。四是缺乏创新融合的载体和方法,未能找到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的有效切入点。
(二)基层党建活力不足问题
问题表现:部分基层党组织存在“上下一般粗”现象,对不同类型机关基层党组织建设从要求、标准到措施、方式、内容都不加区分“一刀切”,脱离工作实际,“大水漫灌”多、“精准滴灌”少。有的对上级下发的文件机械照抄照转,不结合实际提出具体落实措施。还有的在党员教育管理上往往提一般性要求多,面对面交流、把脉问诊交心、深入走访家访等教育引导少。
原因分析:一是工作方式方法老化,缺乏开拓创新意识,方法老套、手段不多、创新不足,既没有特色也没有活力。二是基层党组织书记能力不足,部分党支部书记由部门负责人担任,但缺乏党务工作经验和创新思维。三是激励机制不完善,基层党组织缺乏动力和活力,难以形成示范引领效应。四是资源支持不足,基层党组织在经费、人员、平台等方面存在短板,影响了工作开展。
(三)年轻党员参与度低问题
问题表现:调查显示,有56.7%的青年党员认为基层组织生活内容和形式单一,吸引力不大。虽然XXX直机关工委建立了“4+1+N”青年理论学习工作模式,但部分机关单位仍存在年轻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被动现象,讨论发言流于形式,难以形成思想碰撞和深度交流。
原因分析:一是组织生活形式固化,缺乏创新,未能结合年轻党员的学习和参与习惯。二是内容脱离实际,与青年党员的实际需求、业务工作脱节,未能结合当前社会热点、单位业务难点或党员关心的现实问题。三是载体陈旧,过度依赖线下集中会议,未能有效利用新媒体、数字化平台等现代技术手段。四是激励机制不足,缺乏针对年轻党员的参与激励措施,未能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形式主义倾向问题
问题表现:部分机关单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结果、重留痕轻实效的形式主义问题。有的热衷于搞舆论造势、浮在表面,把安排领导出场讲话、组织发新闻、上电视作为头等大事。有的单纯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在实际工作中不见诸行动。有的调查研究搞形式、走过场,成为不接地气的“空中政策”和相互打架的“本位政策”。还有的违反精文减会有关规定搞文山会海,未做到不发不切实际、内容空洞的文件,不开应景造势、不解决问题的会议。
原因分析:一是考核压力导致被动应付,过度追求留痕而忽视实效。二是问责机制不完善,导致部分党员干部为规避风险而采取形式主义做法。三是工作机制不健全,缺乏对形式主义的有效监督和纠正机制。四是基层减负措施落实不到位,未能真正减轻基层负担,导致党员干部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抓落实。
(五)资源分配不均问题
问题表现:部分机关单位在党建资源方面存在不均衡现象,市直机关和典型示范单位资源较为丰富,而基层单位和新兴领域党组织资源相对不足。案例评选显示,部分单位资源集中,如获评“十佳案例”的多为市直机关和示范社区。
原因分析:一是经费投入不均衡,上级部门对基层单位的党建经费支持相对较少。二是人才资源分配不均,党务干部多集中在市直机关,基层单位党务干部配备不足。三是平台资源不共享,部分单位自建党建平台,未能形成全市统一的资源共享机制。四是工作机制不完善,缺乏对资源分配的科学规划和统筹协调。
(六)意识形态领域挑战问题
问题表现:随着国际国内环境日益复杂,意识形态领域面临严峻挑战。虽然XXX意识形态工作连续多年考核优秀,但部分机关单位在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方面仍存在薄弱环节,未能有效应对复杂环境下的思想引领问题。
原因分析:一是思想认识不足,部分党员干部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将其视为分内事,作为党的工作重要组成部分。二是网络舆情管控能力不足,面对新媒体环境下意识形态工作的新特点和新挑战,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机制不完善,未能形成网上思想道德教育分众化、精准化实施机制。四是中华传统美德传承体系不健全,未能有效构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体制机制。
三、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政治引领,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1.构建“三位一体”引领机制
建立“政治教育+政治历练+思政工作”系统强化政治引领机制,形成“教育培训必学政治理论、研究业务必讲政治要求、选拔任用必察政治能力”的工作格局。一是持续开展政治机关意识教育,健全“第一议题”制度,带领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学习研究、谋划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上级党组织工作要求。二是强化日常教育引导,全覆盖谈心谈话,开展思想动态分析研判,及时引正纠偏。三是深化“四学联动”学习机制,以领导班子领学、机关





